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社会需要怎样的人?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最近,我读了《谁动了我的奶酪》后,感触颇多。
  书中有四个主人翁,老鼠嗅嗅善于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能对变化迅速地做出行动;小矮人哼哼面对变化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埋怨天地,唧唧因对变化的恐惧而停滞不前,最终冲破了恐惧的束缚,重新寻找新奶酪。
  奶酪只是一个代用词,它代表着生活中的层层面面人类所需要的东西。例如:金钱、工作、幸福、友情、爱情等等。而在遭受了“奶酪”不见了的残酷现实后,我们的做法大多像小矮人哼哼一样,恨天怨地,并盲目地期待着“奶酪”自己跑回来的那一天。并碌碌而无为地在等待中度过每一天,抱怨老天的不公。但在这些变化中我们知道了升华迷宫是需要我们亲自探索的。我们是不能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的。
  那么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呢?我想首先考虑的是老鼠嗅嗅和匆匆。它们具备了几个条件:
  一、仔细留心观察身边周围所发生的变化,并为此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和物质上的准备。
  二、能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改变做事的方向,不能墨守陈规。
  三、敢于冒险。在各种条件因素的压迫下,敢于继续在人生迷宫中冒险探寻自己需要的东西。
  第二人材我们应考虑像小矮人唧唧那样知错就改的人。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条件:
  一、面对变化,虽然做错了一些事,但由于自身的思想斗争,愿意突破重围,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东西。wWW.330011.COM
  二、面队自己的错误思想,愿意汲取别人的方法做出调整。
  三、用轻松简单的想法看待人生。知道自己迟做总比不做好。
  像哼哼这样的人理应被社会所淘汰,它只愿意一辈子享受安乐,沉湎幻觉,停滞不前。我们生活在这样世界上,只能承认变化,并尽力地去适应它,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奶酪”。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难、辛苦,但从这个寻找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稳重、成熟。
  社会变化本无常,想要存活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必须做好变化的准备,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社会理论的结构》读后感

  看了《社会理论的结构》这本书,我对社会学理论有了大体的了解,知道了社会学理论的主体内容和基本概述。同时,我也了解到作者写这本书的最初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形式化让更多追随科学的人、学生甚至普通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理论。

  其中,“社会学中对科学理论的批评”这一章节中的内容,主要有三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任何对潜在的和本质的社会过程的研究都只是一个幻想;一种认为不管理论家多么努力,社会理论总会包含一些意识形态的成分,这些意识形态产生于那些提出理论或助其发展的人的自身利益;还有一种认为理论不可避免会支持现状,对可观察的事物进行理论概括,并且假设这就是社会世界的运作方式,而不是去探寻其他的替代理论。因而,告诉了人们社会学创立者的乐观,就会被关于社会学科学型的悲观所调和。

  而在“科学理论的本质”这一章节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然界具有某些基本和基础的属性和过程,并可以用来解释具体环境下事件的的消长。因而,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科学理论关注的不是独特的政体,而是作为基本社会力量的权利特质。进一步说,理论关注的不是特定条件下人们的具体行为和互动,而是一般意义上人类行为的本质。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理论的目标总是在关注是否能发展那些构成具体事件的潜在力量。因而,科学理论总是为求超越具体事件和时间的局限。理论是一般的,基本的,永恒的,普遍的。

  该章节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后面几段。我认识到科学是发展、检验、拒绝、修正或保留理论的相当缓慢的过程,知道获得较好的理论。如果没有规范的陈述,没有通过经验事实的检验,理论就会变得自我证明和自我包容,并只会反映个人偏见、意识形态倾向或者宗教信念。

  这本书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到何谓科学理论,对我日后的理论学习有莫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从《围城》看社会     从《围城》发表以来,就有好多人对方鸿渐提出不同的看法。有的报道说,方鸿渐就是作者的化身,甚至有的人还怀疑作者的博士学位是否也是虚构的。但无论如何,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方鸿渐是有点虚荣的,有点玩世不恭的,但是,他又并不像辛楣一样有真才实学,也不像韩学愈等人一样完全昧着良心。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城”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如果方鸿渐玩世能够彻底点那也好,可是他没有像韩学愈一样将他的假文凭发扬光大。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方鸿渐一生的第三圈“围城”,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是他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玩世态度。苏文纨在归国的轮船上就表现出对方的爱慕了。可是方并没有表达什么。到后来鸿渐的博士学位闹笑话之时,本来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苏文纨一点就会破。苏博士不点破,这摆明白了,是因为爱。可是方鸿渐还一头栽下去,当起了一个爱慕苏小姐的角色,与赵辛楣争风吃醋,甚至在月亮底下“一吻定江山”,这都不无是他自己的错误。他以为玩世无所谓,但却不知道是他自己破坏了自己与唐小姐本应美好的感情,流落到三闾大学里去。与孙小姐完婚一起到上海打工后,他是被生活所迫,才抛弃了玩世的态度,如他自己所说:
  撒谎往往是高兴快乐的流露,也算得一种创造,好比小孩子游戏里的自骗自。一个人身心舒畅,精力充溢,会不把顽强的事实放在眼里,觉得有本领跟现状开玩笑。真到忧患穷困的时候,人穷智短,谎话都讲不好的。
  这岂不悲哉?
  也许从第一圈“围城”建立时,就决定了会有第二圈围城,就决定了会有第三圈围城了。在那个到处是“小人物”的时代,做个大人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耐的。方就绝对没有。可是他还是希望做个大人物,买文凭时,希望自己能够使家翁感觉光耀门楣;买了文凭,又觉得有损道德;甚至最后娶了孙柔嘉了,还要计较计较她的姨妈给他工作,使他失尊严……
  要知道,社会上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一种是真正大写的人,他们有他们独特的才能,他们有他们高尚的情操。他们是因为他们近乎模范的举躁,才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另一种,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用旁门左道,说谎时,能够令自己都骗过来。他们深有城俯,他们的行为举躁有时真是没有良心可言。而社会上更多的,是后者,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袁世凯用了多少手段才当上大总统?乾隆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就连现在的企业在商场上竞争,也用尽手段,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面对这些时都能够狠下一条心的。多数的人都像方鸿渐一样,有那么一点的良心,有那么一点的虚荣。他们处处做小人,又不得处处提防小人。他们也知道世道的艰险,可是并没有好好地去接纳它。他们尝试去改变,就好像方鸿渐想知道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一样。孰不知道,人家早就设定了陷阱等他踩进去。
  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2034.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