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丰碑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从小,就被许许多多英雄人物感动着。从就义前镇定自若的江姐,到一片火海中安详梳理头发的冬子妈妈;从铁索桥上冒死匍匐前进的红军勇士,到那些在枪林弹雨中抓汉奸、送情报的小八路和村里娃。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就那么闪着光从银幕上走下来,走入童年生活,走入一天天长大的梦。再以后,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名字,也随着课本、随着文章、随着媒体进入视野,用他们活生生的英雄壮举,让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深切地感受着共产党人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以民族的兴亡为己任,在人民的利益和民族的兴亡面前,撇小家,顾大家,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为人民的革命情怀。

  光阴荏苒四十年。四十年间,当年的孩童早已为人父母,当年吃糠咽菜尚难以为继的日子也变成了如今吃喝不愁的温饱岁月。但是,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一些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发生了错位,腐败现象既反映在灯红酒绿的追求享受,也浸进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表面上看,党的宗旨与奉献的要求在一些人身上似乎已不复存在。作为一个在先烈故事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禁不住要问,如今还有像焦裕禄那样一心为公的共产党人么?还会有像他一样把一腔心血都倾注于群众的人民公仆么?

  由祁县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新闻中心编撰,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宝贵,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进文任编委主任,县新闻中心主任刘学斌主编出版的《丰碑》一书,给出了肯定答案。

  《丰碑》一书,分“闫家庄今昔”、“往事岁月”、“乡村叙事”、“风雨历程”、“林改心路”、“人生写照”、“媒体聚集”几个部分,图文并茂地记录了祁县闫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成,以愚公精神为榜样,50年如一日,带领全村群众修路、植树、引水、架电,使一个交通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如今“松柏盖帽、果树缠腰、道路环绕、低水高调,人均果园5亩、户均树木千株”的富庶之乡的感人故事。Www.330011.CoM

  闫家庄所在的祁县第二高峰洞顶山,海拔1879米,悬崖绝壁,沟深坡陡。由于雄伟的大山,闫家庄几乎与世隔绝,以前,村民下山跑一趟县城,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生命和生活,都受到了极大影响。路,成为闫家庄人的最大困扰。

  1960年,年仅21岁的共产党员刘玉成当上了闫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他走马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组织村民修路。从1961年开始,在以刘玉成为首的党支部的带领下,闫家庄人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奋战30年,三修其路,终于修成了通向外面世界的42.5公里救命路。天堑变通途,闫家庄人进城的时间终于缩短到了一个小时,就医、运输条件等得到了彻底改善,也为闫家庄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紧接着,刘玉成带领全体村民苦战20年,绿化荒山2万亩;拼搏10年,完成引水工程13处;实干3年,实现村村通电宏伟目标。明亮的电灯,照亮了山村优美的夜景,电视机、电话,进一步缩短了山村与外界的距离。大山深处的闫家庄人,终于过上了盼望已久的现代生活。

  在这战天斗地改变家乡面貌的过程中,支部书记刘玉成总是冲锋在前。工地上,最苦最累的活总是他抢着干;最危险的地方,总是他最早出现;最早上工地、最晚离开工地的,也是他。在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改变家乡面貌的50年间,刘玉成有无数次机会可以离开闫家庄甚至进入党政机关,但都被他一次次拒绝了。他放不下正在进行的工程,放不下和自己一起并肩战斗在各个工地上的群众。经过50年的不懈努力,当年“穷得一塌糊涂,连条人走的路也没有、山是荒山野岭、水得到七八里外挑、黑夜连个电灯也点不上”的穷山村,终于变成了今日“松柏盖帽、果树缠腰、道路环绕、低水高调,人均果园5亩、户均树木千株”的瓜果乡。人均收入也由1960年的30元提高到如今的12000元。闫家庄村民为感念自己的好支书刘玉成,1997年自发为刘玉成立碑,感谢他50多年来一心为民、带领大家斩断穷根、走上富裕道路的功绩。

  当把一本薄薄的《丰碑》从头看到尾时,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既为刘玉成朴素的事迹所感动,也为编撰者着墨身边普通人物事迹的努力所感动。

  感动于刘玉成的事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基层共产党人一心为公、努力为民、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感动于编撰者的真情写意。在去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他们以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和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敏感,用心编撰《丰碑》一书,将默默奉献于大山深处的刘玉成推到大家面前,让每一个共产党人都从刘玉成身上去深切体会,在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该以怎样的行动践行当初的入党誓言,该以怎样的情怀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以怎样的态度变“把公字放到第一位,谋群众所谋,想群众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行动为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口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发扬我党优良传统,密切党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期我党发展的一座又一座“丰碑”。


丰碑读后感

  我读过许许多多的课文和文章,让我受益匪浅的文章就是在五年级学的<<丰碑>>一课。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红军队伍在环境恶劣的云中山行走时,发现有人冻死,到真相明白好,将军非常崇敬军需处长的一件事。当将军知道这个人就是军需处长时,他”愣住了”。说明将军感到非常意外,这位专门负责办理红军所需的给养的人竟只穿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原来这位军需处长将棉衣发给战士们,好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地为祖国打击敌人。课文中”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表面是写军需处长的身体积满了雪,光亮透明,真像一座晶莹的丰碑,实际上是在歌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舍己为人,毫不利己的高尚品质,将永远成为人们心中的丰碑。

  记得在我6岁那年的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年货。来到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买卖声,嬉小声等交织成一首迎新年的交响曲,非常热闹。突然,我看到有一位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抱着一台大电视,高兴地走着,一不小心撞到一为年过六旬的手里拿着许多东西的老奶奶,只见老奶奶”扑通”一声,屁股摔在地下,手了拿着的饼干之类的年货撒满地,她着急的说:”我的年货”。那位青年匆匆忙忙的从人群中消失了。我看到脚下有一快饼干,便趁别人不注意,躬下身子,做着一个找东西的动作,把饼干防灾自己的口袋中,便高兴的跑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自从学了<<丰碑>>一课,对比军需处长崇高的风格,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我非常后悔,因为我不但没把老奶奶扶起,还偷吃了她的年货,如果有后悔药,我一定要回到六岁,把老奶奶扶起,帮她收拾好撒在地上的东西。


永远的丰碑——《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3-11  这是一个普通士兵不凡的追悼会,
这是一篇人民领袖动情的讲演文。
从此,一座丰碑巍峨而起,
士兵的名字和他的精神天下传闻。
领袖和士兵有了自然的联系,
讲演和士兵更加交相辉映。
张思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士兵,
深山烧炭默默无闻。
他走了,
却得到了人民的公认。
普通士兵,
有了重于泰山的一生。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是士兵平凡一生真实的写照,
也是亿万百姓对党期盼的心声。

谈到士兵就会想到领袖的讲演,
读到讲演就忘不了士兵的精神。
讲演因士兵而动情,
士兵因讲演而永生。
随着士兵的不朽,
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根本,
深深地镌刻在鲜红的党旗,
也融进了每一个共产党人的灵魂。
张思德,一个普通的士兵,
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排头兵。
雷锋来了,
后面还有焦裕禄,孔繁森……
站在时代的前列,
总有这样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

让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
让共产党人永葆先进性,
今天,普通士兵还是度量衡。
任重道远的共产党人,
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定会像那烧炭的士兵,
永远无愧于崭新的时代,
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美名。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1/9047.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