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战争论读书笔记1

  来源: 读后感范文 

  拜读大作前总要先搜集一下作者的资料,当然不仅仅是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我大约也不用读这一类书了。

  冯 卡尔 克劳塞维茨参谋官阁下作为小贵族出身的普鲁士正牌科班军校毕业生,虽然实战战绩并不比他庙算功夫来的硬朗,但也不妨碍他书中相当一部分观点表现出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至少当时看来是这个样子的)。Von爵爷所处的时代距今已近两百年,从书中援引拿破仑战争的史例看来,该时期方法主义盛行致使将军们的想象力达到一种近乎于贫乏的状态。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耶拿会战中路易亲王在扎尔费尔特,陶恩沁在多伦山,以及作为两翼的布吕歇尔和格拉威尔特都因袭用腓特烈之斜行战斗队型而全军覆没一事,除此还有同一时期拿破仑麾下将领清一色的热衷于集中大兵团血战和较早前法国革命时代流行宽大战线包围战法之史例为佐证。总的说来,书的名字起的够宏大,并且从篇幅上讲也算得上面面俱到,这得益于作者一生丰富的军中履历;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克劳塞维茨将军亲自指挥重大战役的经验并不丰富(1815的林尼战役作为布留赫尔军团参谋长,败于拿破仑之手),同样我们从作者行文立意中也不难发现他若隐若现的以旁观战略决策者的角度进行阐述,所以在一些微妙的技术性问题(比如诡诈,兵力牵制)上显得有些流于表面,甚至对一些实际的困难(并不是全然无法克服的,比如情报分析)抱以一定程度的逃避态度。

  目前为止我只读完了第一卷,该部分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概然性”。这里所谓的概然性并不是指不可预测的随机事件,而是说因为情报不确定或者消息在传递过程中产生滞后性导致当前敌情的不明朗(类似游戏中的战争迷雾),然则这种情报的不准确有多大程度是源自客观技术限制,有多大程度是因为谍报人员的作业能力不足,有多大程度仅与将帅的优柔寡断相关联,有多大程度上因为只有被动获取而没有佯动误导,有哪些不确定性可以克服,那些在现行条件下无法解决。wWw.330011.Com。。。。。这系列问题本就需要分类探究,深入讨论的。不过在情报一章中,作者固然没办法否认情报对一场战役胜负的重要性,却过分夸大了它的不可靠性和多变性,认为可靠的情报“不过是著书立说的人想不出更好地说法时提出的一种聊以自慰的可怜的遁词而已”,同时不知是否因为对不确定性带有一种先验性的偏见,作者干脆直接武断的盖棺定论“简单地说,大部分情报都是假的,而且人们的胆怯使情报的虚假性和不真实性变得更大了”。对于将帅而言,举棋不定固然是大忌,然则不至于因为这个原因就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更不至于“遵循这样一条规则:强迫自己,也就是说违反自己内心的想法摆脱恐惧而面向希望”。

  我很怀疑战略部分诸多的概然性有多少只是基于技术的问题。至于后来的诡诈一章里作者认为“把大量兵力用来装模作样是危险的,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不发挥作用”和“在战略这个棋盘上,是不存在诡诈和狡猾所不可缺少的灵活性的”。哪怕退一万步讲,战略只需要作者所谓的果决眼力,那么紧随此章之后的《空间上的兵力集中》,《时间上的兵力集中》又将如何达成呢?难道仅仅依靠部队机动力的差异,或者又是概然性?

  还有一章很有意思《军事天才》,这里作者说“由于各种情报和估计不可靠,以及偶然性的不断出现,指挥官会不断发现情况与原来预期的不同”“那么就需要以新的计划来代替它”“我们对这些情况的认识不是一次得来的,是逐渐得来的”,其实这里是说的情报频度的重要性,事实上具有相当洞察力的指挥官(军事天才)在高频的情报反馈下未必会如作者所言“动摇了对计划的决心”,计划本来就是拿来修改的,否则就成了教条。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在这里草草收尾,总的来说《战争论》确实是一本好书,有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用了现代战争的眼光来审视而已,或许200年前的情况与我们想的完全不同,然而真实情况我们永远不可能知晓。


战争论读后感

  战争论读后感1000字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人服从我们的意志。为打到这个目的,必然要使敌人无力反抗。而使敌人无力反抗就必须要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这里的军事力量应该包括军队和敌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为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以其必须在感情的范围之内。因此战争的精神力量不应该忽视也不能忽视,特别是在一些关系生死的殊死的斗争中。使敌人无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国家和人发的抵抗意志,在理论上至少是这样的,其表面的特征可以是签订和约,要求苟合。这些特征至少说明敌人目前承认了失败,以后怎么样那是以后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敌人无力反抗会使斗争趋向于极端,然而在现实中必须也完全有必要对其修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不会为纯粹的逻辑而获得力量。战争是充满偶然性的,这也是因为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在战争尤其是在激烈的战争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会导致战争进程的变化(相对于战争发生前的预测的)。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时候不能忘掉,战争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种手段的延续。因此政治目的始终存在于战争的始末。也许战争过程的进程对原来的政治目的有影响,甚至较大的影响。但是我们通常认为这种影响一般不会根本影响原来的政治目的或是影响的限度极为有限。需要说明的是,在两方敌对感情和意图不强或是力量相对称时,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战争的进程。即使在一般条件下,政治目的也会极大的影响战争的进程,或是严格控制其规模,或是无忌的放大其规模(即使没有什么真正的敌对意图和目的)。通常情况下是严格控制其规模。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这是战争的固有属性。政治往往要比战争理智精明的多。而战争本身往往是充满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关键的因素。

  在现实中消灭敌人的军队和意志力往往要考虑自己的消耗,要考虑自身是否会被敌人消灭,还有当敌人的防御强于进攻时产生的间歇,这样战争也不会向极端发展。综上考虑由于自身的顾虑和客观的情况可能会使战争进程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好像使我们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义。实事也说明在很多的情况下真正的战争(即是两方的真实的撕打)并没有发生。应该认为战争中进行的军事行动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真正的战争进行的所有的准备,包括军事动员,物资运输,军队的调整集结。二是真正的战争,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两方的力量相差悬殊时,当一方认识到对方的军事力量远远超出自己的力量时,就自动的放弃抵抗。这也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实战争进程已经开始了。

  这种不确定性并不与战争的目的即使敌人无力反抗矛盾。因为当一方不为消来敌人做准备或决心不进行决占而对方抱有积极的目的时刻消灭对手时,这一方在战争中必然会处于不利的局面,因为他在战争中在没有判定出对方不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做出了消极的不决战的决心,这样在战争中他必然处于慌乱并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这样的结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敌人无力反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摧垮敌人的意志力这个战争目的虽然不是每次战争都要达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战争一开始就存在于所有的军事行动中,只是由于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缓和或是遏制了。


战争论读后感1

  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

  可与《孙子兵法》媲美的西方经典军事著述

  震撼世界的经典著作

  改变世界的16本书之一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非军事界的人可能没有系统地读过《战争论》,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军事是政治关系的延续"这一名言都耳熟能详,这一名言即出自《战争论》。《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观察、研究、分析的结晶。它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自觉运用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方法系统地总结战争经验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这部著作不仅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来源之一。克劳塞维茨本人也因此被视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

  《战争论》俨然是一座充满着哲学理论的迷宫,读者当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把握其逻辑路线,或者深入其理论境界而不致迷失方向。

  --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 利德尔·哈特

  《战争论》一经出版即在世界范围广为流传,受到各国军事界的高度重视,被推崇为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成为研究军事理论人员的必读书。19世纪以来的德国名将大多是《战争论》的忠实读者。据称希特勒常将《战争论》摆在案头,不过他若真正理解了《战争论》,恐怕不会重蹈拿破仑于严冬之际进攻俄国之悲剧性错误的覆辙。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则仔细地研究了《战争论》,并自如地运用了克劳塞维茨的思想。例如,苏联政府于1933年发表了列宁读《战争论》的笔记,斯大林更是依据《战争论》发展了自己的军事思想。由此可以窥见《战争论》巨大魅力之一斑。

  --《世界军事史》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高度评价了《战争论》一书的学术价值,始终把"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这一原理公正地看做考察每一战争的意义的理论基础。

  --《军事理论》

  《战争论》导论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一部置于19世纪军事理论顶峰的伟大之作。作者的贡献可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对西方世界十八、十九世纪的战争现象进行了从宏观到微观尽可能全面而细致的考察,从而使军事理论在其深度上达到了他所处时代的巅峰,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巅峰。因为,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逐渐领先于世界诸文明,因而《战争论》作为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孕育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极少数的最先进的军事思想成果。

  事物的意义从时间角度来看,分现时和长远两部分,意义越是久远,其价值就越大。《战争论》对19世纪的现时意义是毋庸置疑的,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演进至21世纪,《战争论》的长远价值也开始凸现。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着战争,这些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思想就绝不会过时。当代西方许多国家军事战略的制定,主要来自于克劳塞维茨的思想。

  对于当代战争指导而言,克劳塞维茨在宏观战略层次上的思想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例如,当实力处于绝对劣势时,克劳塞维茨认为:即使自己没有获胜的可能性,也不应该认为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不理智的。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而且兵力很少,那么,尽可能地把一切安排妥当,就始终是理智的。这一论述对今天小国或弱国同大国对抗时战略的制定,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类似这样精辟的观点,《战争论》中可谓珠玑满盘,比比皆是。

  克劳塞维茨是一位饱学之士,他的研究往往潜入战争的深层,并细致地考察与战争相关的领域。他在探讨军事问题的同时,对其他专业领域常有独到的见解。他的许多结论,不仅对从事战争的人们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从事非军事活动的其他行业的人们极富启迪,具有超越纯军事专业的价值。

  他对"理论"的构建独具慧眼,"任何理论一接触精神因素,困难就无限增多"、"理论必须考虑到人的感情",这些见解对那些试图在自己专业领域建筑理论的学者以及人们如何识别理论的优劣极有启示。

  他具有极其深厚的哲学素养,是一位深悉知识价值的人。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10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