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四大名著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这个假期中,我细细品读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给我的印象最深刻。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的作者是罗贯中。书中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一百年间,魏、蜀、吴三国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三国演义》那多姿多彩、神奇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是一个熟知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足智多谋、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一生还有许多惊人事迹,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骂死王朗、空城计等,死了还以木偶退兵、锦囊杀魏延。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气周瑜。诸葛亮不但剥夺了周瑜的东西,甚至把他的生命也了结了,周瑜临死前感叹说:既生瑜,何生亮?

  我也很喜欢赵云。赵云,字子龙,蜀国五虎将之一。在《张飞大闹长坂坡》和《赵云截嫂夺阿斗》那两回,赵云都奋力保护刘备的儿子阿斗。特别是在《张飞大闹长坂坡》的那一回。赵云在和曹军厮杀时,丢了甘夫人和阿斗。于是,赵云一边奋勇杀敌,一边寻找夫人和阿斗。终于,他救出了甘夫人和阿斗。当赵云回去,把阿斗交给刘备时,刘备把阿斗扔在地上,说:为了这个孩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云慌忙抱起阿斗,说:我就是肝脑涂地,也报答不了主公的恩情啊!从赵云的话中,我感受到赵云的了忠心耿耿;在杀敌时,我又感受到了赵云的英勇。我真佩服他。

  《三国演义》中,我还喜欢重情义的关羽和老实的鲁肃。WWw.330011.cOm我最讨厌的,就是吕布了。因为吕布见利忘义,收了董卓的礼就杀了自己的义父丁原,真是令人讨厌!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一些人太喜欢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真不应该!

  《三国演义》不但用小说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情景,还让我亲眼目睹了三国时期那些人物的英姿,让我永生不忘。

    四大名著之水浒读后感   

    《水浒》是我国在长时期来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小说之一。但他并不是某一、二位作家的创作,而是许多人的集体劳动的成就。通常被作为《水浒》作者的罗贯中、施耐庵,乃是对《水浒》进行最后加工的人物。

  《水浒》所写,是宋江及其结义兄弟——即所谓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故事。宋江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宋史》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中都曾记及。

  《水浒》由许多短篇的“说话”(在宋代有一种称为“说话”的民间技艺,至元代仍然流行,其内容主要是述说故事。)组合而成,也就是说《水浒》在说话中宋江及其将领的故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杰作。

  《水浒》的原名为《忠义水浒传》,一百回,系“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是一种很奇怪的署名,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后来所刻得《水浒》就改题“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有的干脆只提“施耐庵编辑”,“罗贯中纂修”,把另外一个人除名。

  《水浒》从嘉靖时期起,它就收到了热烈的欢迎。

  《水浒》为忠义和勇敢的象征,里面的人个个重视友谊,甚至不惜为此冒风险甚至牺牲自己。但其出发点并不是道德信念而是个人感情。宋江在江州被判死刑时,李逵曾单身去劫法场;幸亏当时梁山的救应已到,否则他自己也活不成,不过他事先却并不知道冕盖等人会及时赶到。那么,他何以情愿为宋江送命呢?他与宋江认识不久,宋江知道他要用钱,便借他一绽大银,李逵便“寻思道:难得宋江哥哥,又不曾和我深交,便借我十两银子,果然仗义疏财,名不虚传。”他把银子拿去赌,输光了,宋江毫无不满之意,又请他喝酒。他“不耐烦小盏价吃”,要用大碗,宋江便唤酒保拿大碗。李逵笑道:“真个好个宋江哥哥,人不说差了,便知做兄弟的性格。结拜得这位哥哥,也不枉了。”他们喝酒时本来吃的是鱼,宋江看李逵饿了,又唤酒保拿肉上来,李逵又十分欢喜:“这宋大哥便知我的鸟意,吃肉不强似吃鱼!”他认为宋江真是自己的知己,所以他不惜生命的救他。当然,这是建立在勇敢的基础上的。

(1)(2)

  最令人感动的是最后宋江和李逵一起喝毒酒,宋江是因为害怕李逵为自己报复朝廷因而牺牲了李逵的性命,而李逵却一点都没有埋怨松江,李逵只留着眼泪说了一句话“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的一个小鬼!”并且李逵临死的时候,吩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寥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此就可看出李逵对哥哥宋江的深厚感情。

  《水浒》是四大名著之一,理所当然,有许多吸引我们之处。所以,读它势必有好处的。 

1 2
四大名著读后感

  惭愧得很,我在高考前未完整地读过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参加工作后,才阅读了这四部宏篇巨著。

  《水浒》首读,整体印象不深。最深的情节是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因课本里有这两篇。最痛恨的事情是宋江投降,最后毒死了李逵,镇压方腊起义。一部《水浒》把一百单八将的命运攥在一起,最终成就了宋江的人生理想。

  宋江出生在小康之家,作为押司,自小便受忠义的儒家良教。要说他凭仗义疏财的佳名和殷实丰厚的家境,做一个蝇营犬苟的押司了结一生,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情!但这厮既有“敢笑其黄巢不丈夫”之大志,又因机缘巧合、风云际会而成就霸名的草寇首领。宋黑子的本领不强,武艺不高,但就凭一个“忠”字和一个“义”字,受到兄弟们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命运就同行为上对理想的背叛和内心的急于归属间挣扎与对抗。各人都因命运相异而采取不同的实现理想方式。宋江实现理想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如果他不被逼上梁山,也有可能到老还是一个小押司,不过这种曲折道路也不一定是他本意。不少人对他在梁山如日中天时招安不能理解,不会相信他为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取而俯首称臣,此行不值。可宋黑子并非看重那所谓的乌纱,而是看重主流社会的认可,是他一生理想的归属!细读《水浒》,方知他的落草为寇无非是权宜之计。终其一生,上忠朝廷,下孝父母,忠孝两全才是他的理想。而他羽翼欠丰时,朝廷哪会同他谈判。一个非标准的文人,亦非纯粹的武夫,为了一个“忠”字不惜抛却若干兄弟的生家性命。从宋江身上,我们找到了中 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体制是如何维系的答案——理念的奴隶、时代的果实!宋江靠此,成就了理想。

  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可《水浒》中真正能称得上有文化者,非吴用莫属也。没有吴用,梁山不会三败高俅,两赢赢童贯,征辽灭方。多少战功显赫不是出自这位智多星军师的神机妙算和排兵布阵?可这些,又能算什么?什么都不算!吴用真正让人泪下的在寥儿洼——为了追随他情同手足的公明兄,花荣小李广在此择抉自缢。睿智沉静的吴用为何也步其后尘?是崇拜,是追随?不是啊,都不是啊!是看到大势所去,是因为绝对无望!因事实为宋江的理想是投降做现有体制下的一块小砖头!一生博学多才的吴用,本以为跟了宋江,与梁江兄弟共同进退,找到了发挥才智大显身手的好地方,没想到公明兄弟也是投降者。他吴用既不想投降,又不想身败名裂,于是就选择了死得堂堂正正,步小李广后尘,以保一生贤明。若非此选,则他要继续反抗朝廷,那就是同公明兄第反目成仇。那样既无名,又不义,如此了却一生不是一举双赢?

  当然《水浒》也有三大缺点。首为杀戮太重,人命不值一分文;次为践踏女性,如阎婆惜、潘金莲等死于非命;末是造反失败,并且农民镇压农民,如梁山兄弟灭方腊起义。

  如果《水浒传》就是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农民流氓版,那么说《三国演义》是泼墨八阵图的地道中国政客版。

  一部《三国》把国人的阴暗面暴露得淋漓尽致。此书现实地告诉读者,最能取大众意义上的成功者,一定是对“厚黑”两字身体力行的践行典范。读《三国》一点不轻松,因除了密谋策划就是战阵对垒。连青梅煮酒都写得骇人听闻,惊心动魄,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惶恐不安,令人窒息。

  现代人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大为推崇。可以说背叛、猜疑、欺诈、争夺、战争、厚黑是全书的基调。曹操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虽有吸引天下英雄的绝对实力,却是对汉代朝廷的背叛,但他在“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理念下,本以“烹羊宰牛且为乐 ”,吕不奢本想奉其为上宾,反因磨刀霍霍见疑而被曹公杀了老友全家,人生遭到这样多疑的朋友却是一大悲哀,甚至连生家性命都难保。联想千里走单骑的关云长,怀抢阿斗、且战激烈的赵云,这种忠贞之义,不得不令人大加赞赏。我想,大耳贼曹操不顾大计,疯狂叫嚣要为义兄弟关云长报仇,一边是大感意外,唏嘘不已,一边是虚情假意,收买人心,而事实证明,曹公并未为关云长报仇雪恨。

  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同剿黄巾军而起事的。如果曹操是容不得能人的典范,比如他借机杀害杨修,那么刘备就是打着皇叔招牌四处乞怜,以头跄头的假仁假意的楷模。你看懦弱的刘表、昏聩的刘璋收留了刘备这头中山狼,最后中山狼露出狰狞面目,可以说刘备的天下不是打来的,而是哭来的。跟阿斗相比,孙权不得不令人佩服。难怪辛弃疾的一句词可算是对孙权最公允的评价——“生子当如权促谋”!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一代名相诸葛亮,让人顶礼膜拜。“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孔明。他自比管仲乐毅,胸怀天下,也知知遇之恩有多重分量。刘备厚着脸皮,凭三顾茅庐之痴诚,请出了卧龙先生,方有白帝托孤的信任,以此换得了一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当然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七摛孟获,六出祈山、死吓司马懿,气死周公瑾,吴国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些都是一代贤相,廉率天下的孔明所为。鲁迅先生评论《三国》时说,诸葛亮多智而近妖,刘备仁慈而虚伪。可是这个近妖的人硬是为了他刘姓江山累死在五丈原!不是天不灭曹,不是蜀中无大将,而是一个忠义之人天生就不能获得此政治上的绝对成功!装疯卖傻,胆小如鼠的司马懿,他破不了武侯的空城计,他儿子却轻易地拿走了曹姓江山。曾经潇洒地做梁父吟之武侯为什么那么拘泥,不能将扶不起的阿斗取而代之?要是曹操,司马睿早就下手了!忠义啊,忠义,他害死了多少英雄,让多少志士死不瞑目啊?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孔明之所以令后世传颂,还在于他“立德、立功、立言、立身”,陈寿说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对后人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明能举贤荐能。在他出任蜀国丞相后,竭力举荐好朋友刍凤先生庞统为刘备所用。只是常人能说,卧龙、刍凤二者不可兼得,庞统英年早逝,死于落凤坡,但孔明待友之情不容言表,尽人皆知。孔明能知错必改,参军马谡与孔明“义同父子”,孔明很赏识他,但马谡违背节度,错失街亭,他依法行事,挥泪斩之,并主动担当起“ 授任无方”的责任,请求“自贬三等”。试问今人,有几个能说到做到,甚至能自担“授任无方”的勇气都没有。

  孔明能克己奉公,是勤政楷模。他在遗嘱中交代国事后,对丧事要求俭朴:“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是多么地节俭。在北伐的蹉跎岁月里,他常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不至数升。”足以表明其为廉洁典范。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11/11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