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3000字 >> 正文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3000字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000字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wWW.330011.com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只有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它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论语》,大家都知道,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这部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最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感触颇多,于丹教授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国》更好一些,她的语言没有易中天那样幽默,但绝对值得思考。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是从天地人之道说起的。从盘古开天地这种变化最终达到的一个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她说: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他行为的拓展。……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宇宙观,再将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朋友之道娓娓道来,全方位地解读了孔子及论语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于现代人、普通人及现代社会的需要。

  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义,礼,自,信”的伦理教育,从孔融三岁让梨的尊礼,守礼,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患意识,无不显示着儒家学说对国 民成长过程中千丝万缕的渗透。几千年来世人仍愿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话作为座右铭,作为修身养性的准则,我想这与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读于丹《趣品人生》有感

  我们在追求什么?

  茫茫人海,谁在追求那蓦然回首的惊鸿一瞥,漫漫人生,谁在追求那惊世骇俗的伟大壮举?

  终究,我们在追求什么?

  也许是功成名就时的衣锦还乡,也许是其乐融融的四世同堂,也许是纸醉金迷的酒池肉林,但这些都已不是我现在的追求,因为我已过了那幻想且不切实际的年龄。

  人的一生,不长也不短,但每个人都始终在追求着什么,现代人很巧妙地把其概括为“名利,金钱,家庭情感”或者“物质,情感,精神”。简洁而直白,这就是所谓的新时代风格。

  人到中年,我的追求似乎也与年少轻狂时不再相同,我已不再妄想那些遥不可及的功名利禄,我已有自己满足的幸福家庭。过着平淡的生活,但也努力地工作,那些可爱的孩子常常能给我带来许久未见的阳光心情,因为他们还年轻,他们还可以幻想着长大后的所有所有。

  人生路上,长期的奋力奔跑,我们似乎也累了,是该到放缓脚步慢慢享受沿途风光的时候了。

  对于小标题提出的这个问题,我想我的答案是,幸福,这是我们终其一生在追逐的东西。

  对于幸福的认识

  幸福,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理不清剪不断的各种意义,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解释。于我而言,幸福已不再是二十多岁时那么遥不可及又无限可能。

  年近中年的我,已经将幸福牢牢握在手中。对于这件事,我也是在读过本书之后领会到的。过去的前半生,都太匆匆,如今也该坐下来细细品味手中摘得的幸福,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生活的真谛是追随与欣赏每一次美丽。之前,我一直在追随却忘记了欣赏,停下飞快的脚步,回首时才发现,幸福已然就在我手中紧紧握着。我需要继续前进,但也需要品味手中已有的幸福,这便是生活的另一个重心——欣赏。

  目前的我,很快乐,因为工作时面对着天真无邪的孩子,自己也被染上阳光的颜色;很舒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已无需操心,每天只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琢磨着;很简单,因为工作生活都已得心应手;当然也难免会失落,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寄托。但恰巧,这本《趣品人生》帮助我解决了现今的迷惑。

  四十不惑

  俗话说四十不惑,进入中年的人生阶段,人生态度也在逐渐的变化着。曾经,我们所适应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模式,将在我们的中年阶段发生变化。我们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得准备着接受某一天老人离开带来的打击,某一天儿女独立带来的离开。也许突然之间,那些曾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的事物都将消失,那么我们为了重新适应新的生活,就必须重新找到新的前进动力,新的寄托。

  因此,这便正如于丹所讲,我们需要重新领悟生活的艺术,四十不惑,我恍然大悟生活的新方向。也许,我应该让心宁静下来,寻找新的自我,亲临山水,慢享四季,偶来品品茶香,闲时把酒言欢,虽拙陋不懂音韵且方可由音及耳洗涤心灵。

  于丹教我们的事

  静:

  静静地坐下来,愣愣地发呆,什么都没想,但又似乎什么都明白了。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某些事,却忘记了自己做事的初衷,静静地发呆,才又终于找到了那遗忘已久的自己。轻叹一声,呵,原来我在这里。

  且停停,为自己练就那“天地有长风,生命自浩荡”的气魄。

  茶:

  我本不是什么懂茶的人,只是古往今来,茶已是中国人那含蓄性格的代表。喝茶不为解渴却也解渴,品的不是水本身的滋味,而是内心和人生。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人典型的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韵味吗?

  人生,生活,幸福,一切尽在不言中,正如品茶,静下来细细品味,总有滋味。

  酒:

  古诗词中,酒总是和愁共同出现,酒过愁肠,似乎惆怅全消。实则,在生活中,忧愁时独饮一杯断愁肠,愉悦时畅饮一尊共言欢,即使不伴有心情起伏也可小酌一杯,品出人生苦乐。

  酒可以喝得洒脱,也可以喝得优柔,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气氛都可以喝出不同的酒中滋味,我想,酒之文化在于中国也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琴:

  虽说书中讲到的琴太过高雅,于我也许只是“对牛弹琴”。但我想,这琴扩展开来,也就是音韵,时不时地听听音乐,任由音韵将我们带入一个自由舒畅的世界,心灵得到洗礼,情感得到升华,何乐而不为呢?这便是书中那句话的意义吧。

  “听琴的人,听的是弦外之音,作曲的人,谱的是心中之曲。听琴也罢,弹琴也罢,高下清浊在乎人心。开阔胸怀,散尽郁结气,让心变得清和明朗,也许是千古琴音最终的寄托。

  终究,这本书教会我们,成功的人生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寻求自己的寄托,生活的寄托,心灵的寄托。茶也罢,酒也好,都是寄托,静静地享受,静静地思考,静静地生活。到了这个年龄的我们,在忙碌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重新为自己找到寄托,细细品味自己已有的幸福。

  生活是追随也是欣赏。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

  于丹趣品人生读后感100字

  于丹认为人生是有趣的,所以品位人生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于是于丹便有了《于丹趣品人生》这样一本书。人生的趣味在于什么,怎样发掘人生中的趣味呢?这也是一个范围太大程度太深的问题,但是,依然可以从个别的方面入手,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我们活的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享受的也是这个过程中的感受。在于丹看来,能否放开心境,从容而快乐地享受并经历人生,是人生是否圆满的关键。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uhougan3000zi/201212/8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