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800字 >> 正文

《有的人》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800字 

  《有的人》读后感800字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写的一首诗,诗中批判了那些欺压人民的反动统治者,赞扬了那些甘为人民服务的人,表现了作者怀念鲁迅并赞扬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精神。

  诗中告诉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像诗中所说的甘为野草的人,无私为集体奉献,为集体服务。如今我们生活在这个小小的班级体中,不要把自己放在这个班级体之外,好像跟这个班没有关系一样,要时刻想到自己是这个班级体的主人翁,把班级体当成自己的家,多为这个集体作贡献,多帮助同学,不要做了一点好事,似乎是吃了个大亏,这是一个自己经常生活的地方,为自己生活学习的地方做一点事,也没什么大不了。

  比如做卫生值日,几个星期才轮一次,我们要好好做,一次做好,第二天来了,坐在个干净的教室里学习,精神也好多了;这精神一好,学习效率也就高了。一次卫生要是没做好,再做第二次,这次是被罚做的,被罚的心情自然也不会太舒服,心情一不好,学习效率也就低了,学习效率一低,又会引出一大堆麻烦。一点小事,做好了对自己有益无害,做不好,麻烦一大堆。所以,一次做好,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干嘛非要做个两三次呢?

  还有一类人,口上答应得挺快,这个那个全都要抢着做,包下来后又不认真去做,他们为了在同学们面前露露脸,显显威风,却往往做些傻事。做这些事前,最好先将自己的时间重新安排一下,不要接下来后,忙着去玩,把这些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WWW.330011.COM要么就是接下来后才发现没那个能力,却又放不下面子去和老师讲,所以,这种情况时,先考虑一下能否从玩中挤出一些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也不要认为这样做很吃亏,俗话说“吃亏是福”。玩的时间以后多得很,为集体做点事情的机会却不多,更何况做一次好事,还可以长点见识,算不上吃亏,再者是为了班级体做事,根本谈不上吃亏。再就是先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能力,免得发生尴尬的场面。

  我们生活在这个班级体里,从小就要培养为班级同学服务,多做些贡献的精神,这样,长大后才能多为事业做贡献,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本文由百分网提供,原文地址:http://www.oh100.com/a/201203/6279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有的人读后感

  有的人读后感800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我一遍遍地阅读着这样一首铿锵有力的、满含着爱和恨的诗篇——《有的人》,觉得它给我的启迪远不源于诗文本身,而是其深深的内涵。

  这是一首纪念鲁迅的诗,歌颂了鲁迅的伟大人生。他“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这些诗句,无不反映了鲁迅先生忠实于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这,也正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他的生命是非常有意义的,非常有价值的!

  这使我想起了孔繁森,他毅然放弃了在山东的工作,只身来到偏远的西藏,同那里的人民生活、奋斗在一起,为建设西藏作了很大的贡献。他本可以在山东安稳地工作,却选择了一条艰险的道路。他不追求安逸,到人民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哪怕那里环境再艰苦,他都要去,他要去为人民谋幸福,啊,这不也是他生命的意义吗?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为国家、为人民着想的高贵品质完全从这里体现出来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他们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们的生命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可是有些人虽手握大权,却不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办事,一心想着的只有图谋私利、贪赃枉法。

  原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管志诚,贪污公款、索贿受贿总额达人民币141万余元;原中信实业银行深圳分行长高森祥,收受贿赂现金和礼物共折合人民币180万余元,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这些人,他们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干尽坏事,正如诗中所说的:“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他们如同行尸走肉,虽生犹死,其灵魂何在?其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人格,不因为其有权有势而伟大。一个人,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干什么,只要他每时每刻想着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肩上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应该从小立志,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作贡献,把祖国建设成为高科技发达的国家,让伟大的祖国在世界人民面前,高昂起头来,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生命的意义!


读《有的人》给我的人生启迪

  读《有的人》给我的人生启迪2000字

  当年参加自学考试,当读到了诗人藏克家的诗《有的人》时,我被他的正义感和深邃的历史、民族精神所震撼:他从人物的典型性上给我们展示出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我们应该作什么人才不愧对历史?我们以什么人为榜样才能成为高尚的人?常背诵它,成为我人生的一盏明灯。 诗开头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警世恒言,让我永生不忘,它成了我的座右铭和生活的一面镜子。 深读此诗,才领悟到它不单是歌颂鲁迅伟大的人格魅力,更有深刻的历史的深度和和现实的广度,将历史英雄和革命英烈凝固成人民心中的圣洁者而永垂不朽。读时,我们的心中会不断涌现如后羿、大禹、屈原、岳飞、文天祥、邹容、杨靖宇,董承瑞、黄继光、江姐、陈然等高大形象,他们就是诗中那种“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间楷模。他的诗,把历史上的奸贼、欺压人民者抛进了狗屎堆,让这些人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而后快。读着,我感受到诗人大义凛然,一生正气,令人感动,他仿佛是人民的“喉舌”道出了民众的心声。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产生对历代把“天火盗给人间”的圣者的敬仰之情,更是对为人民解放事业而“鞠躬尽碎,死而后已”的先烈们缅怀颂歌,它同时告诫自己一定要记住诗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的话,并以此成为激励、鞭策我不断进步的动力。 而今重品此诗,更读出新意。 它提高了我的红色敏感力。 诗中充满了强烈政治责任感,具有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样爱憎分明,使我不仅明白了什么是好人、坏人,更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假共产党人。“文革”十年动乱,以“四人帮”为首的假共产党人,尽管喊着极左的口号和打着红旗,却干着反人民反红旗的勾当。他们都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的家伙,但最终会如诗人预言的一样:“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倒”“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使我进一步弄懂了红色格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一切与人民为敌,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终将没有好下场。在重庆“扫黑”中,一些充当黑社会“保护伞”的贪官污吏,他们为害于民,称霸一方,就是诗中“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终将被这块红色土地的正义力量和党为民撑腰的“平安重庆”战略,将其打入了十八层地狱。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为真正的共产党人鼓与呼,成为诗《有的人》的生动写照。这首红色诗歌的诗魂就成为我学习和掌握真理的向导和旗帜。

  它为我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而爱不释手。 反复读它,心中会不断涌现无数为人民呕心沥血、为新中国诞生而无私奉献一切的英烈形象。当读诗中那“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燃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时,我会想起《叶挺囚歌》中那“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伟烈,确实他在人民中得到永生。也会让我会想起红岩英烈江姐在敌人酷刑下面不改色的铮言:“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是今天我们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崇高榜样。《有的人》这诗,与鲁迅“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一样,将先烈们如春花一样美丽镌刻在人民心中。这诗字字句句告诫我:人生一辈子都要想到人民利益,都要为人民的幸福去拼搏,这才不辜负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而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迎来一些新的科学管理的同时,也夹杂一些西方的价值观而侵蚀我们的灵魂:什么拜金主义,个人至上,享乐主义等,使我有时对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困惑。再读《有的人》这诗时,它如同精神的过滤器,清除了脑中杂念,坚信了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并深刻理解到诗的灵魂:人活着就是要让大多数人过上幸福生活,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于是在工作中更加严谨,廉洁奉公。记得有次科里有位同志要退休需买点纪念品,科统计员也顺便用公款买了一副餐具送给我,我当时现前就闪现出藏克家诗《有的人》首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我心灵在呼唤:“我能作那种虽生犹死的人吗?”为此,我不仅如数付款,还批评了她,让她知道应作怎样的人。近年重庆市科协要求重庆市技术管理干部进一步加强修养,提高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推荐阅读《读点经典》、《重庆读本》,我发现其中就有藏克家的诗《有的人》,还有鲁迅、毛主席、李大钊等很多伟人的诗和文章,我更加细细品读,不仅加深了对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认识,更是对党90华诞的光辉历程而感动,加深了我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重庆”认识的升华。从读藏克家的诗《有的人》开始,更拓展读革命的文学作品,让它成为我人生前进的明灯,并努力按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话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些收获,都是藏克家《有的人》的诗情画意给我撒下的颗颗明珠。大家都来读这首诗吧,它定能成为你过滤心灵的诗篇。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uhougan800zi/201212/55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