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长篇小说《神妻》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读白玉芳的长篇小说《神妻》

白玉芳的满族名字为尼扬尼雅·那丹珠,她在自我介绍中写道:“先祖为黑水靺鞨,世居黑龙江以北虎尔哈。早世南迁宁古塔(宁安),为女真族虎尔哈部。17世纪再度南迁赫图阿拉(新宾)、穆克敦(沈阳)、北京。1814年,隶满洲正黄旗,迁旗戍边双城堡。”这段对于家族历史如数家珍般的叙述,流露出作家对于其满族历史的熟稔和珍爱。她的长篇小说《神妻》以动人心魄的情仇故事、神奇迷离的民俗色彩、如诗如画的叙事语言,用激情演绎了满族古老的历史与文化,使作品成为满族先民极具浪漫色彩的悲壮史诗。

民俗学家乌丙安指出:“……在文学史上闪耀光辉的代表作品,往往都是深刻地真实地艺术地再现生活的作品,在它们的艺术的真实表现中,各民族的民俗特色便成为重要的内容,离开了这些真实的民俗生活,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的真实也自然成为一句空话。”(乌丙安《中国民俗学》第16页,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

翻开《神妻》,看到作家以鸳鸯梅、藕狸果、荆棘草、狼牙刺、银芍药等北方植物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这个构思可谓是别出心裁。从一个肃慎人爱情的狂欢节——秋祭开始,作家以神奇迷离的色彩,如诗如画的叙事语言,书写了一个三千年前的满族先民肃慎人的故事:

一轮皓月撒下银色的光芒,夜幕下的黑龙江水“哗啦、哗啦”地轻声流淌,沉落江底的老林子影影绰绰,大草甸子清幽寂静。

突然,一阵咚、咚、咚的木鼓声在老林子里响起,成群的鸟儿惊恐地鸣叫着,扑打着翅膀穿过树梢,在夜空里盘旋。WwW.330011.COM四团火焰在黑暗里闪烁而升。虎尔哈部一年一度的秋祭婚礼舞会即将开始。

从这开始,作家将我们带进一个遥远陌生,却让我们惊奇震撼的萨满文化。说它遥远陌生,是因为萨满文化是人类童年时期的原始崇拜文化,发轫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如今,只在时下一些清宫戏里偶尔看到和听到。也可以在电子游戏世界里寻找到它的影子。说它惊奇震撼,是因为作家在《神妻》一书中,以流畅委婉的诗性语言、古老而久远的情歌和神歌的恰当引用,在叙事诗般的叙写中增强了作品的含蓄绮丽与独特韵味,使作品充满着艺术张力,给阅读者展示了全新丰实的萨满文化,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神圣的氏族精神世界。

我们说,作家的作品里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白玉芳是一个满族女作家,她出生在黑龙江,幼时跟随父母在广西军营生活和工作多年,上个世纪80年代,她来到上海电信系统,又在上海工作多年,也许是这样的生活经历,为她文学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所以,在她的《神妻》一书中,以磅礴的气势叙写了虎尔哈部、尼玛察部、完颜部的融合。这部长篇小说验证了:一个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必然地要打上本民族文化的烙印,她的文学创作也必然地需要她以本民族的心理思维,去进行民族文化的文学书写,以进行“民族精神的重铸”,而这个民族精神的重铸,需要的则是民俗在文学创作中的发散和运用。

作家在《神妻》一书中,以浓郁的民俗气息,神奇迷离的萨满祭祀场景、世代传承的口传族源,久远古老的萨满神话等许多文化元素来展现满族萨满文化的精粹,使作品在充满民俗气息中,洋溢着独特的浪漫色彩。如神圣庄严的秋祭、生死在天的斗兽、古老神秘的卜骨、圣洁庄严的雪祭、神圣热烈的火祭等等,这些民俗场景的描写,编织在曲折多难的情仇情节中,刻画出一些颇具个性的人物,如虎尔哈部酋长穆克什喀的好色狠毒刚愎自用,瑷珲女罕的残忍霸道颐指气使,奴隶富察的雄强矫健英俊倜傥,女奴芍丹的美艳夺目忠贞不渝,茑萝格格的一往情深我行我素,丑奴年尼雅的貌丑心善忍辱负重,小纳汉泰的情深似海疾恶如仇,舒穆禄的朴实坦诚无畏无惧,小芍丹的国色天香胸怀大义,使这部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

正是通过白玉芳对这些已经失去,或正在逐渐失去的民俗的记忆和书写,《神妻》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一个跌宕悲婉的爱情故事,通过早期先民各部落之间的纷争与联合,演绎出满族部落几千年前创业与繁衍的坎坷历史,让我们在许多戏说清代的历史剧和文学作品里,看到了满族历史文化一个新鲜的亮点。

(1)(2)

《神妻》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些不足,如奴隶富察在小说情节的发展中缺乏性格的发展与描写,在后半部作品中仅成为一个影子,如男女主人公情感大多有一见钟情的模式,但是就整部作品看来,仍然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佳作。作家以一种寻根心态的书写,展现一个古老真实的部落历史,她用激情演绎满族古老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起一曲满族先民极具浪漫色彩的悲壮史诗。

<1><2>
评曾晓文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读后感 易卜生名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位美丽而天真的女性,一向以丈夫为自己的生活中心。由于一桩偶然事件,她从对婚姻表面和谐的幼稚陶醉中骤然惊醒,毅然出走。

那么,娜拉出走以后到底怎么样?易卜生并无回答也没有解答的责任。这个难题从作品问世的1879年至今,始终困惑着人们。根据鲁迅先生1923年底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的分析,娜拉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读罢旅加作家曾晓文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梦断得克萨斯》(百花文艺出版社),我们为当代的“娜拉”找到了第三条出路,那就是在艰难中勇敢地生活下去。

《梦断得克萨斯》女主人公舒嘉雯和博士丈夫韩宇经过多年冷战后筋疲力尽,毅然告别婚姻。如果不出走,她可以顺理成章地当“博士太太”、“陪读夫人”,但她只能过着没有爱情的婚姻生活;对于身居异国他乡的弱女子来说,出走,也许注定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

舒嘉雯与“打工仔”阿瑞之间迸发出患难与共的激情后,似乎很快得到了她寻求的幸福,然而,他俩却被移民局特工以“有意雇佣、窝藏非法移民”的罪名逮捕,双双锒铛入狱。

在“自杀监视室”里,舒嘉雯的身心处于崩溃的边缘,但求生的意志、亲情爱情使她拒绝了死神的邀请。她在阿瑞出狱后只身移居加拿大,寻找一片宁静的天空,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更漫长的离别。

在琳琅满目的移民文学作品中,作者曾晓文独辟蹊径,以特殊的视角探索女主人公的心灵成长史。《梦断得克萨斯》是一个关于奋斗、痛苦、流浪和选择的故事,但它并没有早期移民小说的成功或团圆的结局。对于舒嘉雯,生活是一个不断寻觅自我、印证人性、寻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她对美国梦由追逐到放弃,使她的性格在一系列的生活变故中变得坚韧。她的彷徨、失落,甚至偶尔的沉沦,也许代表了许多在海外生活的中国女人的心路历程,但她的自拔、自强和更新则使她的个性拥有了激励的力量。
驴子是真相——读苏童长篇小说《菩萨蛮》有感

  阅毕苏童的长篇小说《菩萨蛮》,故事情节的明朗程度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保持恒常的温度,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如数家珍地为你道出其中的二三事,我们知道华金斗是个死不瞑目的、阴差阳错地被漏掉编号而得以四处走动的鬼魂,于是他回到了魂牵梦萦的香椿树街的家中,一直看着他的妹妹大姑是如何将五个儿女拉扯成人的,然后全篇就是大姑的辛劳艰苦与五个儿女的不成材不成器,让最后华金斗愤怒不已,于是他不再管这些劳什子事了,他的失望与孤独让他这个鬼魂终于要瞑目了;大姑是一个平庸的早年就丧父的妇女,一直赖在华金斗家里为他操劳整个家务事,拉扯五个儿女成人,期间发生了许多波折起伏的事情,她的欢笑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的痛苦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的孤独给了这个家庭、这个世界,她自己一无所有,但是这个家庭这个世界似乎不太喜欢接受她的这种方式,于是她便产生了失望与孤独;再看华家的唯一的儿子华独虎,从小就扎堆在胭脂堆里让他变得女里女气的,与李方的认识更是让他性格里的阴柔气质一览无遗,甚至他的身份更是让他的性格产生了变异。

  这部小说有两个比较新颖的地方,一是叙述的角度,一是开篇的方式。小说的叙述是从幽灵华金斗的口中娓娓道来的,我们很难想象甚至是接受一个鬼魂的眼睛,一个鬼魂的说话,一个鬼魂的情感,所以我们首先就定义这是一部魔幻小说,但是华金斗的语气是那么诚恳,态度是那样实事求是,情感是那样真挚流露,又让我们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这只是叙述角度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产生的误区而已。更重要的是,以一个第三者的旁人身份,特别是一个无法改变香椿树街、无法改变世界的鬼魂来叙述故事,我们便会油然而生对这个鬼魂的可怜和同情,然后就达到了苏童的写作目的——我们看到并体会到了华金斗的孤独,一个幽魂的孤独。另一点,这部小说的开篇是以“审讯”的方式展开的,小说的开篇可以有千差万别的方式,有些方式很容易引人入胜,开门见山,故事的吸引力就是这样跃然读者的眼前的,我们看到华金斗与审讯员的对话,便了解了华金斗的身份、性格,然后我们便急迫地想要了解造成华金斗目前现状与性格的环境因素是怎样的,于是我们就这样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

  我们都知道,小说就是由许多的场景、情节拼接而成的,到那时这些情节,既是相互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可以理解什么是独立,无非就是自说自个的,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样子,相互联系就比较让读者头疼了,有些作品的这条线索还是比较明朗的,一清二楚,一语道破天机的,可有些却好像是在冥冥之中的茫然寻找,甚至一无所获,这类作品一般是外国的那些意识流小说,我们说,那几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日记。但我们现在阅读的并非外国的意识流小说,而是土生土长的作家苏童的小说,我们认为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于是我们认定小说中一定有这条根,所以,这部小说的情节线索是沿着华金斗对香椿树街的归根情感延伸、发展下去的,这似乎让我们很信服,一个鬼魂肯定迷恋他的故土,于是这让我们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为自己的阅读捏了一把汗,因为我们找到了真相,即使是权宜之计似的把它当作真相,我们也甘心情愿,接着我们发现,故事情节在本书中相互连接的方式是一种跳跃的方式,从新梅身上的故事跳跃到独虎的身上,又从独虎的身上跳跃到新兰身上,而且一只跳跃下去,我们怀疑,这种跳跃所需的能量,即动力是来自哪里?然后苏童的一句话:“这都是我的宝贝儿子惹来的事,你看看我这宝贝儿子,他整天干些什么事?”证明苏童跟我们站到了一起说,独虎便是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起承转合,是润滑剂一类的东西使事件之间可以很默契地结合而不显得粗糙,不方枘圆凿,即使独虎这条线索在小说后面变得暗淡起来了。

  这样一来,这部小说便是我们所说的具有双线故事情节线索的小说,这两条线索齐驱并驾,友好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就像父亲跟儿子一起走路的样子,其乐融融、相亲相爱,直到华金斗这个父亲听到谗言说独虎这个儿子并不是华金斗这个父亲的亲生儿子,而是余凤凰与邓天寿的私生子。就这样,两条情节线索发生了矛盾,父亲与儿子发生了矛盾冲突,我们说高潮诞生了。虽然,华金斗对独虎的态度由爱生恨了,独虎的娘娘腔性格最终使他被拘留了,可是,让我们在普天同贺地为小说找到了几乎完美的线索之余,冷静下来将兴奋的目光转向地面,转向低空,我们便会看见华金斗骑的黑天驴,“我这才想起我这头黑天驴是最喜欢热闹的,它不爱回第八区,它跟我一样喜欢在香椿树街瞎逛……”,“我是被黑天驴凄厉的哭叫声吵醒的。这驴子不知是人还是驴,关键时刻它竟然像人一样呜呜地哭叫起来,它的泪水像瓢泼大雨落在我的脸上。”在文中许多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当华金斗愤怒地或者失望地或者孤独地想要抛弃香椿树街,抛弃他的住在香椿树街的家庭的时候,也就是故事情节在这里就要偃旗息鼓的时候,都是黑天驴将华金斗驮回香椿树街,都是黑天驴这头似驴非驴的人将故事情节的香火延续了下去,所以我们要怀疑这部小说里牵引着故事情节线索的是黑天驴,而不是前面所说的什么华金斗与独虎,但是我们似乎还未弄清楚这样的真相:一头驴子怎么会跟华金斗一样留恋香椿树街,而且会跟人一样哭哭啼啼的呢?也许真相只有一个,就是:黑天驴便是余凤凰。揭开这个真相的人,不是华金斗,不是独虎,不是新梅、新竹、新兰和新菊等人,而是大姑,“后来大姑就朝着我的黑天驴叫了一声嫂子,她对黑天驴说,嫂子呀,我就知道你和哥守在一起呢,可你不该把自己变成一头驴子呀。”——我们在目瞪口呆之余才醒悟过来:驴子才是真相呀。

  前面所讲的都是关于写作技巧方面的,即理性方面的东西,然后我们再翻翻这本《菩萨蛮》,体会体会其中一些感性的事情,这对于我们了解苏童的情感世界也许有些裨益。首先我们会发现,这又是一部将背景设置在香椿树街的小说,对香椿树街的情感之笃深弥厚是我们无须再多费口舌的了。看看下面一段话:“独虎爬在树上。独虎爬在树上看月亮。月亮刚刚升起来,月亮看着太阳的火堆一点点地熄灭,它就从化工厂的大烟囱后面亮出半张脸,太阳还没走月亮就来了,就像早晨太阳赶走月亮一样。这两个东西自古以来就在天上斗来斗去的,世上的人们从此有了白天和黑夜,因为它们斗不出胜负,所以就有了白天和黑夜。天上的事情我现在越来越清楚了,只是我无法把这些事情都告诉我儿子。我儿子瞪着眼睛看月亮的那半张脸,他肯定是嫌月亮来得太早了,月亮一出来天就要黑了。天黑了大姑就要把他从树上拉回家里去了”。这段话让我很感动,我甚至怀疑苏童剽窃了我写过的短篇小说《童年在树上》,当然我是怀疑他剽窃了我的情感,但后来我又释然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童年经历存在这样类似的地方,经历这样类似的情感,即童年在树上看月亮一样的情感。“我看见我每每和女儿站在故乡的热土上,一个满面苍凉,一个无动于衷。我听见我老家的土地在她们的脚下发出一声悠长的莫名的叹息声,然后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什么是故乡?故乡就是旧人的哀愁,新人的冷漠态度下,一掬熟悉的热土对你情感的熏陶和呼唤。我们不难看出苏童对故土的热爱与留恋,就像对香椿树街的情感一样,这些情感是支撑写作的一股泉眼,先唤起思源的感情,“然后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这部小说中,在大姑陪伴女儿新兰回老家的这部分中,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这种气息让人潸然泪下的样子。另外,小说中小王医生利用绳子对新兰的捆绑,让我想起苏童的短篇小说《把你的脚捆起来》,绳子的出现都意味着捆绑的出现。再者,华金斗怒斥“什么儿子,什么女儿,什么妹妹,全是假的,你舍不下他们,他们却把你忘啦!”让人想起苏童的短篇《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这里面的失望、绝望与孤独的成分远远超过了愤怒的情感。还有,关于华金斗的四散漂流,这种被世界遗弃的孤独与凄凉让我想起自己写的《被世界抛弃》这部短篇小说。之余,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阶级斗争思想在文中仍旧得以体现,伦理道德的思考与批驳也得以彰显,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弊端也是苏童诟骂的地方。

  最后,让我们来回温一下这部小说,这是一部集现实与魔幻于一体的小说,苏童的小说中一直带点传奇梦幻一样的色彩,说真的,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明白他这样精心的安排只是为了追求小说的诡异迷离、华丽魔幻,还是执着于叙述技巧的巧夺天工,抑或只是为了服务于他的故事情节或者主题思想。所以,我还需要反复阅读苏童这类作品,因为我并没有办法变成像华金斗一样的鬼魂去与苏童作面对面的交谈并且向他讨教这个问题。然而,我意外发现的苏童的一篇《我为什么写<菩萨蛮>》却为我揭开了这次阅读的疑云,让我们来看看苏童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我一只想在一部小说中尽情地描摹我所目睹过的一种平民生活,我一直为那种生活中人所展示的质量唏嘘感叹,我一直觉得有一类人将苦难和不幸看作他们的命运,就是这些人且爱且恨地生活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他们唾弃旁人,也被旁人唾弃,我一直想表现出这一种孤独,是平民的孤独,不是哲学家或者其他人的孤独。

  因此我写了《菩萨蛮》

  ……

  我写了一个痛哭的幽灵,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遭此磨难,后来他就不想管人间的什么闲事了,他想直接去了地狱,把更大的孤独留给别人,留给我,留给我们大家。”

  我们接受了华金斗留下的孤独,我们也接受了苏童留下的对我们猜测他写作目的的答案,他像揭开驴子是真相一样,为我们揭开了他写作《菩萨蛮》的真相。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