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成长》之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凌志军文集之《成长-微软小子的教育》在零星的时间内,我总算读完了。

  回头看些观点,其中关于中国未来成功人士应该遵循的“e学生成长方案”确实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过,在细细思考下去,其实就是我们多年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基本方针。

  在中国现在的大环境下,我们仍然在走着应试教育之道。尽管很层面上的有志之士在不断地反思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他们也提出来了不少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其中的专家学者从理论上进行了很多有力的论证。但是,我们现在回头看看我们的教育,又有多少学校改变了呢?蚍蜉撼大树矣!凌志军当然也看到了我们国家教育的弊端,洞悉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可能也像我们一样在某些条件下,不能作出必要的改革,而通过写作来唤醒大家对教育的思索吧。他的努力值得肯定。毕竟这也是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有的思量和探索。

  退一步讲,现在来看看凌志军的孩子,他们的读书环境是不是很好呢?尽管我不知道,但是,不用想都明了,在中国传媒界有一定声誉的作家的孩子绝对在不一般的小学、初中读书或是读过书。文中谈到我们的学校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你看看那些微软小子有很多人就没有在很好的初中或是高中读过书。他们中很多人在大学时代有过迷茫,直到研究生阶段,遇到一位良师,或是对自身的反思才有了以后的改变,进而有了今天的成绩。不过,我想凌志军不会冒着这样一个险,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文中的观点是从众多成功的案例中总结出来的。WWW.330011.Com当然,这些观点确实是对他们成功的注脚。然而,研究了微软小子的成功,我认为只是其中一方面。中国现在需要不只是一些科学家,我们需要的“能够奋战在各个战线上的精英”。就像我们的西部大开发,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解决贫富差距的一个根本性途径。那么,像微软小子一样有高智商的人能够在西部的热土上挥洒汗水,奋斗一生吗?这样的土壤适应他们吗?显然有很多人就不是。他们是科技的骄子,需要的是施展高科技才华的舞台。至少在西部的很多城市中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就像文中有段独白,我们的很多教授忙着跑项目资金,哪有这么多时间来辅导学生呢?!在西部大开发中,我们需要的更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实干精神、有政治眼观和经济头脑的人。也许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需要企业家大于科学家。至于那些科技之子在这样的土壤上即使发了芽,也难长成参天大树。

  那么,读到这里的话,我还是对凌志军的很多观点持赞同态度的。可是,我们的国家不仅需要科学家,我们还需要其他人才。就像农民,也有具有经商头脑,具有科技眼观的农民吧。

  从凌志军的观点中,我学会的是反思。以前很多时候,没有反思精神了,就有了迷茫不知道可以干什么,能够干什么了。现在的我至少知道我自己想干什么,还在不断的摸索能够干什么。这样,我是快乐的。

  凌志军还用很多的事例教会了我去不一样地生活,教会我去做心之所向的事情。这个真的是相当重要的启示。

  感谢凌志军。


《成长路径》读后感

  有幸得到一本书《成长·路径》,在闲暇之时随便拿过来翻阅一下,本来认为也许是一些名家记录自己成名经历的书籍,这样的书太多了,没想到一读竟然舍不得放手。

  我从小就比较喜爱读书,那是我的兴趣爱好,但是现在读书不仅是因兴趣,还因为我觉得读书可以获取知识充实人的大脑,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可以陶冶性情。当我觉得自己落后和空虚时就会去读书,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过去读的书都是大家之作,而这本书似乎和我以前读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作者却是极为平凡普通的,有的甚至是身边的人。他们所写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惊奇的情节,但句句都是那么的朴实真切。他们是那么的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是那么的普通而又优秀。

  在书中我认识了一位“勇者”—秦晓华。在他的文章中我读到了“勤奋、勇敢、执着”。秦晓华老师仅用五、六年的时间就获得了别人需要十年才能获得的成功。这确实是“惊人的速度”,我实在佩服的五体投地。但这并不是偶然,这与他的勤奋、勇敢、执着是分不开的。他热爱读书,即使再忙,每天都会抽一两个小时去读书,而且多年一直保持做笔记的习惯。把自己读到的理论付之与实践,然后反思实践的过程得到东西再次实践。他如此的勤奋进取使得他在读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法宝。他是个思想者,他沿着头脑中清晰的生涯规划图前进着,逐渐走向人生成功的殿堂。一个平凡的弱小的“蒲公英”,心中却装着伟大的梦想。秦晓华老师有“处处敢为人先的勇气”,我想这是他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敢闯”、“勇于拼杀”的精神才会在实践中逐渐成长起来。试想,没有奔赴战场的机会和勇气,怎么会有凯旋的胜利?从书中我还读出了秦晓华老师有颗执着的心,我们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使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永远在路上。是的,只有不懈的读书学习,不懈的实践反思,不懈的再实践,才能完成使命实现梦想。

  有人觉得读书是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因为读书,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快乐,取得了成功。在书中有位读书的“狂者”—曹玉辉。他酷爱读书,什么书都读,他意识到读书的重要,甚至作为一名校长时,他与老师、学生们一起读书。是他把读书这种优良的习惯送进了校园。在读书中老师获得了教育的智慧,学生们汲取了成长的力量。是啊,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从不懂走向懂,从无知走向智慧。

  放下手中的书,我反思着:在学校里我从事着数学教学,是位年轻的教师,又怎能不读书学习呢?有人说教数学的老师不需要读太多的书。其实不然呀!同学们学起数学其实更觉得枯燥乏味,只有老师引导得有方,学生就不觉得无味。那么就需要老师的博学多才了。我曾经听过优秀教师潘小明、华应龙的数学课,不仅设计引导得当,而且语言丰富优美,听他们讲数学课,一点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相反,是一种享受。有人把教师比作是营养师,每天都要为孩子们做饭。要让孩子们吃上可口的饭菜,还得有营养,色香味俱全,那营养师就得懂得营养的搭配,还要了解孩子的喜好。那我们教师呢?是否更应该读书学习呀?

  读书使我豁然开朗,反思使我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年轻的老师们,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吧,快乐的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读书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让书籍来不断地完善自我吧,那样,我们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近。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闲暇拜读肖川先生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书中讲到,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融入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如何才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呢?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