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范文

  来源: 读后感范文 

  鲁滨逊是本书的主人公。在一六五一年的九月一日,他背着父母与他的朋友一起去放航海了。在航海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大风浪,他的伙伴无一幸存。只留下他一个人流落荒岛。他凭着自己的坚强的毅力和对自己的强烈信心,使他在荒岛上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

  在孤岛二十七年里,他曾救过一位野人,因为这位野人是在星期五获救的,所以鲁宾逊为他取名叫“星期五”。他教“星期五”学英语并让他来给自己做奴隶。直至二十七年后的某一天“星期五'’看见了一艘英国客船,他们才成功获救。

  在这本书里面表现出了鲁宾逊他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有冒险和实于精神,性格坚强。从小就对自己航海的爱好相当执着,他不畏艰险一定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航海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能够镇定自若,懂得自慰,并想方设法的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以乐观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处境。在困境中,他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自立、自信、自强,为求得生存和幸福而奋斗不息,同时它能够成心的帮助别人,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体会了边教边学的乐趣。

  看完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一个人身处险境,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的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是我认识到人不论身处在何时何地,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宾逊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既然鲁宾逊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WWW.330011.cOM我想:我们作为学生也应该这样,要勇于向自我挑战,不被打垮,压力越大则能够越坚强。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要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这样才能创出一个坚强的自我。这样我的人生就会随着这本书而起航,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气馁。风雨之后见彩虹。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少时初读《鲁宾逊漂流记》,虽然曾怀着“盛名之下,庶几无虚”的期望。当初的感觉是,这部作品文笔粗直,内涵欠深,结构简单,平铺直叙;刻画人物不够细腻,特别是在出场人物的处理上,就像临时借了的道具,用过就扔。总之,它不具备一部世界名著应有的大家风范。

岁月如水,年龄渐增,当我从浮躁的心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再回头重读《鲁宾逊漂流记》,不禁顿生感概。这些年接触太多的繁华字块,眼前笛福你平实直白的文字,倒让我油然而生返璞归真之感了。

与诸多巨匠大师相比,笛福缺乏的也许是才气,学养和思考。然而,他确实具有繁锐的目光、丰富的阅历、执着的热情。谁有能说拥有了这些不能创作传世巨著呢?“鲁宾逊”数百年来作为文艺殿堂燿燿生辉的艺术家之一,其为人知的程度甚至超越了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莫里哀的“达尔杜拂”。

我细细探寻这部作品何以能风靡后而世而不衰的缘由,最后终于明白了。以勤劳智慧的双手建造幸福理想的家园,这本是人类千百年来最美好也是最朴素的愿望。诚然,在大肆略夺自然资源的现在,希望的原野也日渐减少,但我们仍企望着广阔的净土,在那里,我们也能像“鲁宾逊”一样,依靠勤劳智慧和诚实的劳动来兴建家园。

我不仅心驰与美丽的家园,更令我神往的是“鲁宾逊”生命力量的庄严与强悍。当生命频临绝境,生命的焰火却燃烧得越是炙热,它促使着人释放了体内蕴含的所有潜能,包括人类某些最可贵的品质——勇敢、智慧、坚强、勤劳、沉稳。那是生命回复到本原状态才能焕发的“野性”力量,在现代人的身上似乎无法再现了。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富裕让我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之中,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生命的退化,更难有人体会到创造才是弥足珍贵的。只有用拼搏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人才能深切懂得,生命火花洴射时的璀璨夺目;才能体会到,做一个驾驭自己命运的强者是多么美好!我读“鲁宾逊”心中常有无法遏止的激动,那种惊心动魄的生命已蒙上了悲壮的色调。它美丽诱人,它可歌可泣,它让我感叹生命在安逸的状态的渺小卑微!

因为太孤独,为了生存,“鲁宾逊”不得不于自然相依、相融、相博、相抗;而大自然

也将它最神秘、最高洁、最母性、最冷峻的美播撒无遗。长期以来,我们奢谈改造自然,然而常常适得其反。也许读读“鲁宾逊”,倒能在苍凉质朴的文字中感受一下山水气息的神奇。我是多么向往人与自然能够无限亲近啊!然而现代人践踏自然又是何等肆无忌惮!生活在这种钢筋水泥的“建筑森林”中,确定已经很难摆脱心灵的“围城”了。每当夜晚来临,你耳畔响起的是卡拉ok的喧嚣、汽车鸣笛的尖利、麻将的噼噼啦啦;而不是别枝惊鹊,半夜鸣蝉。是的,你已经无法静闻天籁。那么你的心情是充实还是空虚?你是否在想:自然呢,它到哪里去了?

我们还能拥有“鲁宾逊“曾经拥有过的大自然吗?

湖南省永顺县乃欣欣欣学校八年级128班    

指导老师  赵敏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