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由《孝经》及“孝文化”所想到的 春节到了,千千万万远在他乡的游子不顾天远地隔和旅途辛苦,还是要选择 回老家过年。中国人对“年”的痴迷,几乎可以与宗教虔诚相比拟,这种虔敬之 心,很大程度来源于中国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事亲孝父”观念流风余韵所及, 使得中国人一到年关,就情不自禁想到要回老家看望父母、拜奠先人。 中国式过年的主要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就是尽孝。 回家过年是尽对家庭尤其 是父母的责任,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又强化了这种责任,使之成为一种不言自 明的文化无意识。而形成这种文化和价值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深植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血液里的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莫过于《孝 经》了。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孝”被孔孟诸儒大力宣扬并成为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生生不息,实际上有其生成的社会背景。有学者指出:儒家 的种种伦理观念、道德价值,其实都有一个适应当下生活即“用”的需求由来; 还原到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 “孝”承担了至少两项极为重要的社 会功能。其中之一就是“养老”

  。农业社会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只能实行家庭养 老,强调孝道就是督促子女负担赡养父母的责任。wWw.330011.Com “孝”既然与生活保障的经济 需求有关,子女问题就不是一个简单生育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所以中国向 来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早栽秧子早打谷,早生儿子早享福”等说法。

  其次, “孝”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的体现。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是由家庭组 成的,而家庭是我们彼此最先也是最后情感归依,子女因此是父母老时给父母的 最大精神慰藉。 而生活即“用”的变化,产生对某些需求的改变,自然就会带来文化和意识 形态的变化。最近百余年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得中国逐渐成为“现代国 家” ,形成高度发达的市场社会,人口流动也空前增加,这对“孝”等传统价值 明显带来了冲击,传统“孝”道一些礼节仪式,在日常生活中已难以实践。同时, 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体制的逐步建立,也使“孝”所承载的养老功能削弱, “孝” 道内涵的社会经济性质有所淡化。然而,却还是不能武断地说, “孝”在今天可 以完全地抛弃。

  “百善孝为先”“孝乃人之本”等等观念仍旧深刻影响着我们。如《孝经》 , 的第七章——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 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虽然,这些与现今我们的社会,可能相去甚远,但 大道于同。 “孝”至少可以使家庭和睦,并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再如《朱子家 训》中所言“教子要有意方”“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当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如“父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会这句话, 这是因为当时联络多有不便,也是社会生产力限制下的说法;再如“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也已不足取,我们是提倡男女平等的;再如“三年之丧”,显然对于现 今的人们早已不适用,且没有这个必要。诸如以上孝说,到了今天,无疑均已过 时,我们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

  孝经读书笔记范文1000字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这封给晋朝皇帝的《陈情表》中的话却说出了 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道理。孝,是百善之首,读《孝经》 ,让我对孝有了更全面 的了解。

  原本曾经片面的认为,孝,就是要对父母精心照顾,遵照他们的意愿,不 能有忤逆的思想。读《孝经》 ,才看出这是对孝的片面解读,才会导致孝道的难 以推行。读《孝经》 ,才能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有明确的 目标,知晓自己该做的。

  《孝经》的前七章分别写明了不同人应该尽的孝道,如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庶人……,它告诉我们,身居上位者,应该以身作则,多行孝道,因为 孝是人的本性,它是父母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这不需要刻意练习。 如果一个人连这个天性都做不到,连自己的父母都能恶言相向,那么还能指望他 去关心他人, 心系百姓吗?现在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 不仅仅是居于上位的人, 包括那些名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因此,那些具有社 会影响力的人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如果因为自己为官为商,就忘记了抚养自 己的父母,信赖自己的妻儿,这样的人,是很难让人放心的,也就做不出更大的 成就。 我们作为普通人,我们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就在我们依旧 一文不名,依旧为未来打拼时,是父母,是家人,默默地在背后的支持着我们, 是我们事业的坚强后盾。无论在外面受到多少欺辱,无论我们心中多么苦闷,父 母依旧是我们心灵的依靠,他们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所以说, 对父母的孝顺是我们回报他们养育之恩的一种方式,多陪陪他们,让他们安安心 心的,是子女所必需做到的。

  《孝经》后十一章写明了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严 重后果。依照孔子当时的法律,没有哪条罪比不孝更重的了。当然有罚必有奖, 古时当官,其基本要求,就是要被推举为“孝廉” ,说明孝作为百善之首的重要 性。因为孝是各种善的开始,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孝,那么他就会害怕因自己的恶行使父母蒙羞, 那么他就会遵纪守法, 做一个好人, 他也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将对自己父母的爱去爱他周围的人,爱他的百姓,也就能够对他的君主,对他的 长官忠心耿耿,这说明孝对于江山社稷是有很大裨益的。 当然,孔子也指出,孝不是一味地奉承父母,听信长官,而是要根据自己的 判断,来帮助父母做出正确的言行,让长官做出正确的决策。

  如果我们明知父母 长官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却不据理力争, 那就是陷父母长官于不义, 那就是罪过了。 即使我们因为敢于直谏而被训斥甚至棒打,我们也不应该有所松动。只有这样, 才能让孝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孝,是人之根本。熟读《孝经》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待父母,对待自己周 围的人,让自己更为优秀。


孝经读后感

  孝经读后感孝经读后感1000字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 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孝经》出自孔子故居墙壁藏书中。据传孔壁藏书为孔子裔孙孔鲋于秦末时所藏,汉武帝时鲁恭王扩建宫舍,推倒孔子故居墙壁始被发现。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关于《孝经》的作者,说法不一,《汉书·艺文志》记载,“《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是说《孝经》为孔子所作。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却记载,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 作《孝经》。”是说《孝经》为曾子所作。元朝人熊禾在为董鼎《孝经大义》一书作序时也 说:“曾氏之书有二,曰《大学》,曰《孝经》。”

  关于《孝经》的标题,班固在《孝经艺文志》中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说,《孝经》之“经”,不是经典之“经”,而是源自《孝经》中“夫孝,天之经也”之“经”,意为“孝是天下的大经大法”。

  《孝经》有着不同的版本。主要有今文《孝经》和古文《孝经》两种。今文《孝经》据称出自汉初,河间人颜芝原藏,因为是用通行的隶书字体书写,所以称今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一篇,十八章”。郑玄为之作注。古文《孝经》相传出孔子故居壁中,因为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所以称为古文《孝经》。《汉书·艺文志》载:“《孝经》古孔氏一篇,二十二章。”孔安国为之作注。

  通行本(即唐玄宗注、宋刑(曰丙)(上下结构)疏的《孝经正义》)分为十八章,以孔子与曾子问答的方式阐发孝治思想。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第七章为三才章,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第八章为孝治章,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为圣治章,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为纪孝行章,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为五刑章,讲不孝为诸罪之首。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第十五章为谏诤章,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第十六章为感应章,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第十七章为事君章,讲孝子与事君 的关系,孝子事上,“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第十八章为丧亲章,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6993.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