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野蛮生长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现在书店里的书真是浩如烟海,而自传是我最喜欢看的一类书,因为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人的较为真实的人生写照,学习他人的经验,正如牛顿名言: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那些伟大的人物能把自己思想的窗户向我们敞开,让我们一次次触摸生命的真相,反思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就一定真实,但至少我相信自己表述的东西要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可靠,最憎恨的书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而集大家之所成的文化垃圾,而书店里不乏有的是这种书。)

  冯仑先生是国内企业界有名的“段子派”掌门,他的新书《野蛮生长》用了许多幽默而不乏深刻的段子来表述他自己对人生、企业、社会的真知灼见。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伟大在于管理自己”

  冯先生的书里写了很多王石自律的故事,在王石登珠穆朗玛峰时,山腰上时有记者采访,一个专业登山者大刘接受了很多采访,而王石克制自己不接受采访,为了保证体能和精力,即使别人再怎么说风景好,他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最后业余的他登上了珠峰,而专业的朋友因体力透支而登顶失败。

  我不知道完成了"7+2"七大洲最高峰和两极的探险的王石的自律性到底有多强,但是我知道虽然王石自称文笔不好,但他坚持天天写博客,你可以去他的博客看看,在写博客的企业家里,他的博客是写的最勤的了,几乎一两天就会有篇文章,虽然作为万科董事长的他非常忙,可他能够很真诚,认真的写博文,在我看来这需要极强的自律能力,就如同当年毛泽东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经常特意跑到闹市读书一样,伟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至少我认为我一个月最少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做到,不过以后我许诺一定做到并保证原创)

  在回头想想自己看过的印象最深的富兰克林和林肯自传,发现伟大的人都一样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管理,如何能领导他人,激励他人向着伟大的目标坚定不移呢?富兰克林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人成为伟人,关键在于他给自己定下的13条品德,并定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日复一日的挑战自己,终究铸就了伟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www.330011.cOM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度。

  2、缄默。不言则已,言必于人于己皆有益,避免无益的闲聊。

  3、条理。物归其位,按时做事。

  4、果断。当做的事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节俭。于己于人无益不破费,换言之,切戒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实。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正直,讲话亦须如此。

  8、公正。勿做有害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做你应做的有益于人的事。

  9、适度。避免极端,容忍对你的伤害甚至于你应认为这是你应受的。

  10、清洁。应保持身体、衣着和住所的清洁。

  11、沉着。不为琐事和常见的或无法避免的不测之事而烦恼。

  12、贞洁。除非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不常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或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宁静或名誉。

  13、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想想在学校的时候我也曾模仿富兰克林为自己写下13条品德且要求定期检查,但现在很久都没有看了,真是自愧不如啊!

  富兰克林自传里有这么一段-大意是:当你希望自己能写出非常优雅的字体时,并努力为之努力,不管最后你是否到达你最初的高目标,你都会发现与之前的字相比,你会发现自己长进了不少.

  但人和人的差异关键就在谁定下了伟大的目标,并且为之坚持了多久,富兰克林做到了,毛泽东也做到了,他们终就成为了史书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我相信在七大高峰和两极留下过足印的王石也同样会在中国企业史上留下自己的无法抹去的印记,正如冯仑先生经典段子”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只有时时提醒自己向伟大看齐,你才有可能触摸它,甚至与它并肩。

  伟大是熬出来的。当然仅仅靠管理自己并不能一定保证伟大,还要求伟大的人必须有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学会牺牲。书中写到柳传志牺牲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车给合作者,自己什么都不要了,但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得到了管理人的权力。而王石直到2006年年薪才涨到200万,05年之前都不超过100万,万科的股权都给交出去了,而自己所有股票市值加起来也不到150万,还是最初发行的股票的时候没人买,他就拿存折上了两三万元买了公司股票。这和蒙牛集团的牛根生有些相似,牛根生把自己个所有股份捐给了公司,大家共同享有权益,同样刚刚上市的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是如此,把大股权分给大家,自己的股份还不足5%,能做到这份上的企业家还真不多,所以大家能看到今天的蒙牛为什么能跑出火箭的速度拿下第一,阿里巴巴如何拿到全球网络股融资额第二。万科又如何成为中国房地产的老大,这与企业创始人伟大的牺牲不无关系。

  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语言诙谐,幽默而又感性,文章里也有很多国学的东西和中国的道家,儒家的思想,让我感受到在崛起中的中国,企业家的文化层面的价值,企业家的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期待着更多像冯先生一样的企业思想家能在中国文化崛起和经济崛起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冯仑先生名言:不争小利争前途,不争局部争全局,不争现在争未来。

  伟大的时间,伟大的地点同伟大的人一起才能创造伟大。


野蛮生长读后感1

  《野蛮生长》内容概要: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素描。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书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在读《野蛮生长》这本书之前,对冯仑知之不多,仅仅知道万通是他旗下的企业,他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家”。然后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在新浪读书频道里有《野蛮生长》的推荐理由,“爬格子的没有冯仑的经历,搞商业的没有冯仑的文采,做学问的没有冯仑的务实”,这更让我产生了对这本书的向往。

  这两天读完了冯仑的《野蛮生长》,让我知道了冯仑是个充满智慧,用心思考的人,在这本书中,冯仑先从企业的“原罪”说起,然后分别从“合伙人”、“投资”、“管理”、“金钱”、“政商关系”、“伟大”、“幸福”、“女人”、“死亡”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现了他在企业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自我完善的心路历程。这本书充满了冯仑对中国社会经济中诸多话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感悟,书中的很多观点见仁见智、颇能启发读者的思维。

  在书中,冯仑以他一贯的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思想,而涉及到主题的部分确都是有关道德、责任、使命、人生、财富等内容。他说,作为作者,他希望能很好地把人性、人的本能,以及矛盾、困惑、误解、摇摆、沮丧甚至亢奋都能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书中用“原罪”一词阐述了王石、牟其中等人所领导的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中的一些秘闻,对王石的成功、牟其中的失败进行了近距离的解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及企业家是如何管理自己、领导别人的。万通初创,正是中国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之初,“万通六君子”怀着想做事的共同理想信念,创办了企业,可以说,他们当初凑在一起,有一种江湖聚义的味道,即冯仑说的的“江湖方式进入”,后来“万通六君子”分家,并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得益于以“商业方式退出”,他们现在仍是好朋友,所以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所以冯仑说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要有一个伟大的时间,伟大的地点,还有伟大的人。

  也许你还没有成就伟大的梦想,实现理想中真正的成功,但是,你一直以来的志存高远,让我始终欣赏。曾经跟身边的人说过,虽然你现在的能力,跟某些人相比,并非那样的优秀,但是,我欣赏的是,你内心伟大的梦想,你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你曾说就算你在街边卖可乐,也要创造你自己的品牌!

  “伟大的人会牺牲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一个有价值的男人的一生,是践志的过程以及找到志向相投的朋友的过程。”

  “一个奋斗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

  牺牲。尤其是最初的牺牲。柳传志牺牲掉了很多,包括健康。但是他不会后悔,因为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把联想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不管现在联想的发展如何,是不是称得上一个伟大的企业,但是几乎可以这样说——联想就是柳传志生命的全部。

  是的,追求伟大的时候,也许真的会牺牲掉正常人的一些小幸福,但是真正在追求的人,会享受到追求的大幸福。那么,何必在追求的时候想过多的得失?有得必有失。只看,我们最初内心想要什么,我们不能失去的,又是什么?

  “男人的伟大是勇于牺牲,敢于胜利。”

  曾有朋友对我说:“假如你不再追求,那么还是你吗?”

  追求一个伟大的梦想,一定是很难熬的。牺牲,也许其中就包括了摧残自己。为了能熬下去,所以我们要努力,要变得越来越强大,坚不可摧。

  人生路上的困惑,也许在于跟普通人的比较。假如我们追求的不是普通人的追求,那么为什么要跟普通人做比较呢?为什么要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呢?

  为了伟大在雕琢自己,在熬着的你,假如你依然追求,那么就跟我一同继续相信梦想的力量吧!

  伟大,有时候是孤独的。但是,作为你的兄弟,我始终理解和支持你!

  也许你要问:要熬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成就伟大?冯仑这样说——伟大是时间的函数。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事。

  走向伟大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正向积累。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吧。

  就让我们继续为了伟大而折腾,为了伟大而熬吧!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8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