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为大象准备得水"的确不如“大象的眼泪”来的煽情。当老去的雅各不停的向和他一样老得麦昆迪挥舞手臂时,我就觉得水还是对的,因为它象征着某种认识。

  记得看这本书是出差在外地的时候,我正在一节飞驰南下的火车当中,伴随着火车有节奏晃动,我错觉得认为我和年轻的雅各兄弟一起,身感同受般踏上了未知的旅程,期待着每次停靠芙蓉繁华般绚丽的景象。当然我并没有睡在盛着牲口的车厢里。

  要不是每次老扬科夫斯基及时地出现在养老院,我的意象永无法停止延伸,要不是每次老杨科夫斯基执拗的举起他皮包骨的手臂抗议时,我仍然期待这人生的高潮迭起,而无法对嘎然而止的结局释怀。还好。每次老雅各的絮叨使我终于明白,我终于看懂了些东西。我平静的接受了这样的结局,这样的爱情。我喜欢老雅各,因为他老的矫情,老的固执,老的可爱,老的坚强。释怀的背后不是一个个风生水起的高潮,而是一个个石落水中激起的涟漪,只有平静的的水面上才能泛出我们那最真的面容。

  现在我不再期待生活的高潮早早到来,慢慢的体会,让快乐来的慢一点,让幸福停的久一些。


看《大象传奇》——有感                                 看《大象传奇》
                                    ——有感
    当非洲的大草原、亚洲的原始森林深处传来喧哗嘈杂的人声狗吠,或其它突如其来的声响时,几乎所有的动物或凝神屏气,或悄然逃遁,唯有大象们丝毫不在意,仍迈着深稳的步伐,悠哉游哉地慢行着。因为它们即不想侵犯其它动物,也难遭遇胆敢冒犯它们的动物。
    象是一种家庭观念很强的群居性动物,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为一群共同生活,由年长的母象带领一到行动,彼此照应,年幼或体弱者受到很好的保护。之所以它们不受侵犯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强大的群体。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驯化大象,用于托运重物,再后来,大象就用于作战。用大象作战出现在北非、埃及、希腊、罗马、印度。这些地区总是为了争夺某一块地方而发生战争。而战争中最常用的作战工具就是大象。这样常年累月的战争,对大象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大象的数量减少得十分快。不久,人类就发现了象牙的价值。在我国古代文臣武将的朝管、笔管、冒顶、酒器、弓弭、车辂、梳梯、头盔以及宫女的发笄、搔头、奁枢、手炉等,无不以象牙制作或藻饰。人们便开始了猎杀大象。无度地猎杀大象,使得它们的数量不断下降。所以,我们大家现在看到的亚洲象与非洲象是世界上仅存的属长鼻目动物。可象而知,自古以来,有多少象种灭亡在人类手中。
    人类又何曾想过,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友谊,还要加深这份友谊。可是,人类偏偏去破坏这份友谊。其实,人类不仅仅是破坏了这份友谊,更重要地是人类破坏了动物界的生态平衡,说直了,人类在破坏人类自己的家园。例如:把地球上的大片原始森林挖光,把许多野生动物猎杀了。最终的结局呢?人类不仅没有了朋友,而且连自己的家园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动物,更要保护动物,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大象的眼泪》读后感

  一次冒险,换一个人生。

  ——题记

  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生命的向往,对动物的热爱……一切都源于那次意外,那一次流浪。

  未来的事情,谁也预测不到。就像雅各,就像玛莲娜,就像萝西。

  生活充斥着太多的不公与残酷,现实的生活使人不得不低头,去干一些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可是,我觉得每个人心底都有那么一个原则,有那么一个与表面并不相符的自己。

  如果不是,雅各为什么会在忍受了那么多命运的不公后,重新获得幸福呢?

  如果不是,玛莲娜为什么在忍受奥古斯特的双重性格那么久后,终于奋起反抗呢?

  如果不是,大象萝西又为什么会在忍受奥古斯特的残暴那么久后,终于在混乱中一锤朝他的后脑勺打去?

  很感谢莎拉给了故事一个幸福的结尾。

  如果不是,我的心该何去何从?

  马戏团解散的同时,也解散了受压已久的工人们和演员们。噢,还有那可怜的动物们。

  不得不提的,还有那该死的“见红灯”。

  那么残酷的做法。

  可怜的老骆,他还差一晚就可以和自己的儿子团聚,尽管他的儿子并不是很愿意接回他,但毕竟血浓于水,总比“见红灯”好。

  还有那可怜的侏儒华特,从此就瘸了,妹妹昆妮少了从小相依为命的主人。

  泪,就在那一瞬间,落下......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8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