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论持久战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发表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作文之读后感:论持久战读后感。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1.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WwW.330011.cOm

  2.“亡国论” 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矛盾,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3.(4.)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5. 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现在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其中之一便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重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想起码我们应该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那种高远的眼光,认真分析实际的情况。比较狠衡量今日中日的国情和一些情况,及时做好各项的准备。到底怎样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以什么方式解决。在这些问题上,我想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都给与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模式。毛泽东主席的这篇著名论断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意义。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论持久战读后感

  毛泽东是伟大的军事家,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令人十分佩服!论持久战是在抗日战争极其艰难,亡国论和速胜论在民众中广为流传时候做的一篇报告,有人认为再战必亡,有人认为马上可以胜利,将日本驱逐出中国。这两种都是错误的观点,都将给中国的抗日事业造成巨大的危害,于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横空出世,使人耳目一新!

  论持久战本身的内容暂且不谈,就其中反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哲学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一二,现在不成系统的罗列几点:

  1. 事物的矛盾双方都是在不短的发展变化的,并且在不断的向对方转化。我们的胜利和成功就孕育在这不断的变化和转化中。

  有时候我们可能暂时的处于劣势,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调查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优点缺点,双方彼此的矛盾情况,着手于扩大对方的缺点,削弱对方的优点,于此同时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不足,时间长了,我们就可能相对来说慢慢的扭转劣势被动地位,进而变成优势方,主动方。这里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很重要,要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2.遇到事情要全面的分析问题,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忽略另一面;不要只看到事物的优点,而忽略其劣势,这样就会造成盲目自大或者对对方估计不足;也不能只看到事情的缺点而忽视我方的优势,否则就会造成悲观的情绪,看什么都是一片阴暗,不能主动积极的去想对策,解决问题。

  我们不必追求全面的胜利,当然全面的胜利最好,但是通常取得全面的胜利很难,我们只要在事情的末尾取得压倒对方的胜利,也许我们很弱,但是对方也未必很强。

  3. 不要把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混淆,不分轻重。

  有时候我们可能失败了很多次,对方可能胜利了很多次,这不一定注定我们在将来就必定要失败。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次关键的对抗中,我们可以一战定江山;而对方也有可能因为屡战屡胜,而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从此一蹶不振。我们这一次对抗胜利了,说明以前的失败都是次要的,都不是主要的矛盾,而这胜利的一次才是主要的矛盾,足以决定双方的命运。

  屡战屡战有时候可能比屡战屡胜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4. 不要因为胜利小进步小而不去争取,不要因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小,影响小就不去实施。

  我们处于劣势,就是要不断的去争取胜利,争取进步,这样一步一步,一点一点积累起来,以后就可能成为大胜,取得大的成就。于此同时,我们要不断的给与对方于杀伤,不断的动摇对方的决心,不断的给对方制造不良情绪,长久下去,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杀伤,使对方变得疲惫不堪,使对方失去胜利的决心和勇气,这就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的道理。

  我们的根本原则就是削弱对方,保存自己,壮大自己。

  5. 当对方锋芒正盛的时候,不要去硬碰硬,这样只会毁灭自己,要不逞匹夫之勇,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任对方送给我们女人的衣服,任对方嘲笑我们是缩头王八,只管让他们统统见鬼去吧,要看谁笑在最后。

  对方气势汹汹,来势正盛,此时犹如刚出山林的猛虎,爪牙锐利无比,气力着实吓人。这时我们要暂避其锋芒,给他让出前进的道路,让他在广阔的田地里随意的驰骋,等他折腾累了我们再出来收拾他。

  6. 看整体而不只看局部,看未来而不只是看眼前。我们要有一定的胸怀,能装能容,不断的强壮自己,锻炼升华。

  文化大革命中,不堪其辱的人自杀了,他们的未来也就葬送了。而小平同志经过三起三落,安然无恙,最后还登了大典,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我估计当时小平当时绝对没有把挫折放在心上,估计他心里想的是,老毛啊,你总有撒手的一天,到那个时候我再蹦出来,现在你就拼命折腾把,等我蹦出来再给你弄个底朝天!

  三国时候的司马懿,战国时候的老甘龙,汉初三杰的韩信,都是精通此道的高手。

  这就是伟人,不为眼前的寸土得失而忧虑,能忍能耐,有时候耐一时,有时候却需要耐一世,以期最后的一搏。他们看的是未来,是整体,是整个事情的发展趋势。

  7. 分析问题的时候要着眼于事物的根本矛盾,性质特点,而不能单凭表象武断的推出结论。因为事物的表象不总是事物本质的真实表现,有时候我们也会给对方制造假象,用于迷惑对方,同样对方也在竭力给我们制造假象,必须去伪存真。

  比如毛泽东对全国革命浪潮很快就会到来的分析就很经典。当时正值革命的低潮,红色政权和工农活动遭到国民党各系军阀的疯狂镇压和破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这时候很多人泄气了,很多人认为革命必不能成功,有的人更是写信提问“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于是毛泽东分析了,现在虽然处于革命的低潮,但是我们来看看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变得怎么样了? 由于军阀混战,必然增加租赋,这势必会加重农民和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外国资本压迫民族资本,民族资本必定会变本加厉的压迫工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必定会进一步加大;而学生。。。。等等这么分析以一般,最后得出结论,目前虽然是革命低潮,但是个阶层间的矛盾分明是加剧了,所以全国的革命高潮必定会迅速到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并且这不是遥远的未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你看看描写的多贴切,分析的多透彻,简直让我佩服的“无地自容”!

  8.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烧对了尚好,如果烧的不是地方,恐怕有百害而无一益。如果某一个领导调任一个新的领导岗位上,在还没有对这个单位充分调查分析的情况下便忙着立规章,订制度,多半是要归于失败的。

  比如我们找客户,不好找,那么就走出去,到市场上每天多跑跑 ,多转转,多了解信息和客户需求,了解我们的不足和优点,这样时间长了,客户自然做不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事情就是要“精确制导”,充分调研,就是找到治病的正确药方。

  中医案例集里面有一个清代名医治病的案例很有说服力,其实这个医生医术平平,也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他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名医,就是他凡病都认真调研。有一次一个新婚的年前人去看病,全身肿的厉害,腰像水桶,五官都肿到一块了,叫苦连天,很多医生束手无策,而这个医生一时也找不到原因,于是他便搬到了这个男青年家里,与男青年同吃同住,忽然他发现由于是新的家具,油漆味很大,于是他断定是油漆里面的有害物质使青年生病。后来这个年轻人搬出了新屋,没过几天,病就好了。

  倘若名医不到年轻人家里去做调研,而只是在案头苦思冥想,是断然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既是调研的魅力所在。毛泽东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话一点不错。

  9. 光明前夜的黑暗,分娩前的阵痛。我们必须有耐心,不放弃。

  有时候我们的力量大大的增强了,对方的力量大大的削弱了,但是还是不见我们的胜利,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着急甚至放弃。我们的力量虽然增强了,但是还不足以强到打倒对方;对方的力量虽然削弱了,但是还没有弱到必败的程度,所以这时更需要忍耐,继续,以期最后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方的进一步的增强和对方的进一步削弱,胜利必定是属于我们的。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10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