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品三国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说真的,在浮躁的年代,让我却了买书的念头确实不多,而读过之后仍执意要买的,更是少之又少,但《品三国》是个例外。

  喜欢这书是因为它让我信服。《三国演义》,谁不知道呀,没看过全本,也听过空城计、火烧赤壁之类的故事。但你要我相信那个一直是大奸大恶,被当作反面教材的曹操还有着英雄本色的一面,甚至还有点可爱;那个被气死的周瑜其实并非那么小气而是非常大度的时候,你总得拿出点让人相信的证据吧,易中天就做到了。

  但凡写书,作者一定要有他自己的观点,不然,只有称之为百科全书,全是别人的东西。《品三国》在前言就告之,欲从正史记载、文学形象、百姓形象三者间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从中对比三种形象之间的差异。此书以正史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及治学严谨的裴松之的注为据,再以其他史书为辅向你叙述三国的由来。

  全书以曹操这个人物为主线,再扩散至三国时期的各个风云人物,几乎所有的事件和观点,都能引经据典,并分析、比较史书作者的态度和立场,从而得出老易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描写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让人不知不觉地跟着他的思路行走。于是,那个大气、深沉、豁达、洒脱、机智却又诡谲、狡诈、冷酷、残忍的曹操形象就活跃在我们的脑海里。

  我以为,评价文章的标准最重要的是一个“情”字,如果没有感情,再如何优美的词句都会让人止步,好比一座外面装饰得非常华丽、漂亮的房子,屋里却没有任何可以居住的家具。wWW.330011.Com

  而《品三国》中可以看出老易是非常欣赏前期的曹操的,他称之为可爱的奸雄。文中张力很足,深入浅出,从曹操的出身、所处的环境、性格的形成等方向娓娓道来,可知老易是花了很大功夫来研究曹操这个人物的。比之同是百家讲坛里的王立群教授的《史记》更让人深刻,纪连海的《说孝庄》更不要提了。当然也许是各人的着重点和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竟相同吧。

  从列举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观沦海》等诗句中,不禁深深地被曹操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如本性中没有洒脱、豁达,何来这样的真情流入,何发如此的感叹。

  但后期的曹操,冷酷、残忍占上风,估计老易不太喜欢,没放太多感情。本人感觉下册没上册好看,(还是因为所有的电视连续剧续集总没有原集那么抓住人心)。只有在写到诸葛亮整理制国的时候,才看到老易的热情又爆发出来了。估计是因为诸葛亮和曹操虽处不同阵营,但制国的方向却一致的原由。可惜曹操死得太早,儿子曹丕把老爷子那一套治国的根本和方向全都给推翻了。

  最让我觉得可取的是,文中总能闪出智慧的火花,那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总结。譬如“料事如神者,实际上就是料人如神,洞悉人性”,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了。还有那句:“政治是什么,政治就是关系”,让你不得不让老易叹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人成功的必备的条件,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当今这个社会。这些可都是大实话,可是台面上大家都不说,人人都戴着一个面具,有人能真心实意告之于你,确实非常难得,更显其可贵。

  不仅如此,老易的文笔也很不错,每每读到那些“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语句时,顿感自己也豪气万丈,那不仅是情感上的享受,更是对老易文彩的佩服。

  于是,从《品三国》中,我明了诸葛亮那“头戴纶巾,摇羽扇,运筹帷幄”的形象,原形却是周瑜周大师哥,重温了“败走麦城”、“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出处,自此后我也就成了老易的忠实粉丝。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000字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历史为我们带来了一段精彩纷呈而久久令人难以忘怀的时代——三国,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品三国》也在某些方面让读者看到了三国正是的一面。许多人认识三国都是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然而《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有它的虚幻和不正是的一面,而真正的三国史要追溯到陈寿《三国志》,而《品三国》最出色的一点是大量引用了三国志的文字,也就是大量引用了史实,而这些文字是我们这些只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需要去了解的,就比如周瑜,《三国演义》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得他在历史中却是一个拥有英俊相貌和大度胸怀的人。许多人都知道空城计,读者们都为诸葛亮的胆识所折服,但谁又能想到,这或许是司马懿故意不攻入城中以维持司马家族地位的一着妙棋.....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品三国》不仅深入老百姓,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CEO,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继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后,有一部历史名著将被商家写进公司必读书目。据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这些政策时隔2000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在各界人士关注《品三国》的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说这纯粹是学者明星的效应,但我认为《品三国》在演绎着一个文化普及的角色,不求每个人都参透真理,只希望每个人都能读一点真理,从这一点来看,《品三国》做出的贡献还是相当大的。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这段话作为《三国演义》结尾再适合不过了,而现在我们又拥有了《品三国》去延续三国的精彩,三国的璀璨,三国的传奇……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1500字

  当下的易中天被称为是百家讲坛中的“超女”,红极一时。当然,也有很多骂声,说他是曲解历史,误人子弟。在我读完《易中天品三国》后,没有像电视上说的那种“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冲动,也没感到他是一个曲解历史,哗众取宠的骗子。

  易中天是根据三国正史中的人物传志,用现代的心理学和个人的人生阅历去注释历史人物大约的想法。也许是对,也许是错, 但比较人性化。因为三国的意思就是中国大陆上同时存在的三个国家,像现在世界中的国家一样,都拥有自主权的,在发生战争的时候,各国家的将领、谋士在面对战争时所做出的战略战术发生的战役,根本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都是以本国利益个人利益为前提的。

  三国既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这短短几十年中,曾经有过多少英雄战死沙场,又有过多少人雄霸一方,比如两个漂亮的草包:刘表、袁绍。可爱的奸雄:曹操。一代枭雄:刘备。一代奸雄:董卓。西凉忠臣:马腾。小霸王:孙策。….他们都有自己的地盘,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武将与谋士。

  两个漂亮的草包:袁绍、刘表,虽然手下人才济济,但是他们却不懂得利用这些人才,导致没有把他的文臣武将的长处发挥出来,反而把短处尽情释放、淋漓尽致。

  袁绍关渡之战不听沮授等的建议,不仅集结大军进攻官渡,而且把沮授关押起来,剥夺他的军权,而把军权交给只会拍马屁的郭图,结果致使全军覆没,领土沦陷,自己吐血而亡,死后儿子们相互争权夺势,最终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江山毁于一旦。

  刘表则是太懦弱,太无能,太迂腐。当时天下文人墨客,豪杰义士集结于荆州避难,而刘表居然一个也没用,真是无能。结果死后,儿子也不战而降,自己的领土拱手相让给曹操,并且儿子、妻子被杀死。

  董卓因为残暴而导致群起而攻之,结果自己也没好下场,被自己的义子杀死。当然,吕布堕入情劫,窝里反,也就不足为奇了。

  曹操则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虽然自己能控制手下,却未能让儿孙守住江山,结果自己多年的心血落入司马家族手中。曹操有时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荆州后,一不劳军,二不安民,却还不听程昱之言,以为孙刘不会联合,最后火烧赤壁,惨败而逃,这就说明不能不听别人的劝告。从他父亲对他“家贼难防,偷断屋梁”的评论来看,他狐性多疑失天下,也是个必然的结果。

  刘备表面上是仁义之君,其实很会用计收买人心,让那么多优秀之士死心塌地为他去死,真的是很奸诈和狡猾,让人防不胜防。但是一代枭雄也有缺点,太感情用事,结果彝陵之战大败,自己的精兵强将大部分都搭了进去,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然后还来了个“白帝城托孤”,又让他那不该被赵云救回的儿子害死了一批人。一代枭雄的下场竟是这样,真是可悲…..

  说到一个个的一方霸主,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中优秀的军师。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应该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东,促使刘备集团和孙权集团联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可惜被刘备“三顾茅庐”骗了去,于是感激涕零,为刘家卖命。《出师表》虽明世,却无疑也是他的提前写好的遗嘱。

  “既生喻,何生亮!”人们便会想起那个气量狭窄的周喻,但其实周喻气量并不狭窄,而是心胸开阔之人,只是因“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把他整死,未免有失大将风度,但这也许只是为了反衬诸葛亮之聪慧而对他的一种诬陷。后人说他小气的说法,也许只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吧。

  从易中天品三国我们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涩,精奥不等于难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可以将一个非常复杂和话题,变得通俗易懂。有机会你也去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国》,相信你会明白的更多,这其中不只是精彩的故事情节,更容括了人生百态,教你很多做人的道理。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10755.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