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小学生《雷锋》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今天,我读了《雷锋》这本书。它主要讲雷锋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的故事。雷锋叔叔虽然刚活了22岁,可他却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如援灾区捐款献爱心、帮战友补被子、协助炊事班洗白菜、在列车上为别人服务等等。

当我读到雷锋叔叔甘愿做一个“傻子”、用自己省吃俭用积存的100元钱寄给灾区人民的故事后,我就想起前不久发生在我们学校的一件事。那时,一位小朋友得了重病。我们学校发动大家为那位小朋友捐款献爱心。我们同学有的捐三、四元,有的捐五、六元,还有的捐了10元。我想:我们的同学不就是一个个当代的小活雷锋吗?

  雷锋叔叔处处为别人做好事,得到了大家的赞扬。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放学的时候,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幸好我带了一把雨伞。当我撑着雨伞回家时,看见一个小同学没带雨伞,正躲在路边的屋檐下避雨呢。我想:我才不管你呢,谁叫你没带雨伞。然后我就独自回家了。现在想起来,我真感到后悔。雷锋叔叔一生都能为别人做好事,而我却不能帮助那位小同学,哎!谁叫我那么自私啊。以后我一定会像雷锋叔叔那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雷锋叔叔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少年。
小学三年级读《格列佛游记》有感

青岛市镇江路小学 三年级二班 于易楠

暑期长假里,学习之余,在妈妈的陪伴下,到距离家不远的书城,去闲逛,顺便看看有什么可看得书。在挑选了几本学生习题集后,在一个小角落,看到一本插图艳丽的书。书名很难读,叫《格列佛游记》。但翻开之后,里面丰富的插图和精彩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

该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书内随处可见用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手法,描述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小说主要叙述主人公外科医生格列佛在航海中遇难而流落到三个幻想中的国家,在那些国家的所见所闻。作品通过主人公离奇的经历和遭遇,用难以捉摸的丰富内容,奇特想象,把我引入一个神秘离奇、生动滑稽、丰富多彩的童话世界里,随着主人公的怒、喜、惊、忧,与他一起激动震惊。

第一卷写格列佛在航海中因翻了船,结果成为小人国俘虏,在小人国,先是为了报恩而帮他们把敌人的船都拉过来,立下功劳,但渐渐地对国王的无止境的野心感到不满,于是逃到对方的国家去。第二卷写他在从另一个小人国回来的时候,不幸遇到强大的风暴,被遗弃到一座荒漠的岛上,被一个巨人富农“捡”去,沦为摇钱树,受尽百般折磨,病得奄奄一息,最后被主人当玩物卖给皇后。在他和一个侍从到海边散心时,又被一只大鹰当食物刁走,途中最终获救。第三卷则记述他的船被海盗所袭击,因他“出言不逊”而被他们放逐到海上随风飘流,到达飞岛国,然后描写飞岛国奇怪的“拍手”,“天上之音”、怪异的设计学院以及墨水饼干等等。丰富多彩的现象,着实让我大饱眼福。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末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随“冒险号”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风暴,船被刮到布罗卜丁内格(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最后来到首都。这个农民发财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场,把他累得奄奄一息。当这个农民眼看无利可图时,便把格列佛卖给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面对国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绍了英国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但被国王一一否定。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尔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耐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国。格列佛回家后五个月,受聘为“冒险家号”船长,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变,把他囚禁了几个月,然后被放逐到“慧驷国”。在这里,格列佛遭到一种形状像人的名为“耶胡”的畜生的围攻。幸亏一匹具有智慧的马——“慧驷”来给他解了围。原来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耶胡”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驷”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格列佛很快学会了该国语言,应主人的邀请,他谈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马是畜生,而像他那样的“耶胡”则具有理性,并且是马的主人。这使“慧驷”感到很震惊。在“慧驷”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驷”国。然而“慧驷”国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要消灭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驷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 《1》《2》

因为这篇故事实在太长,也着实太精彩诱人,在完成作业之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看这部小说上了。一个星期后,才把它全部读完,很多生僻的词并不是很明白,但这篇故事的大体意思更改算是有了个大概的印象。也许是从来没有这样读过一本幻想小说,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奇幻与冒险的情节上。但是在故事快结束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一篇中“慧驷”国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与关怀。那里的大人和小孩,官员与平民具有相同的信誉,任何人的承诺,都将是不可反悔的,因此相互间少了思考与捉摸,更多是关心如何把家园、生活作更大的改善。

像这样一本书,仅仅读一遍,实在有些可惜,先借给爸爸读一下吧,等我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对词语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许那时候读这本书,又会有另外一个体会。

<1><2>
小学六年级读《走进天堂的门票》有感

六(3)施周赟梅
美文,如春风,似阳光,沐浴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心田.时常捧起一本或翻开一页便爱不释手.
今天,我又欣赏了一篇——《走进天堂的门票》.
文章讲一对孪生兄弟的故事.高考时,哥哥考上了大学,弟弟以两分之差落榜了.贫困交加的老父亲却让弟弟去读,说弟弟是块读书的料.哥哥把录取通知书给了弟弟.哥哥接替了老父亲的班,开始在碎石机旁工作.他钻研技术,对碎石机技术改造,并改进了车间的环保设施;他创新实验,提高水泥质量,创出新的畅销产品.之后,更是成了全市建材界的名人……弟弟却没有珍惜哥哥给他的机会,在大学里不认真读书,谈朋友,泡吧,上网,靠考试作弊混到了大学毕业证.毕业后,进过很多家公司,但都因水平不够而被解雇.他混不下去就回到了家乡,应聘到了一家公司.但公司要他先要到烧成车间当工人.他感到很委屈,要求见老总,秘书给他一张纸头,上面写着"欲上天堂,先下地狱".哥哥来了,坐在老总的位置上,他的脸烧得滚烫……
好一个"欲上天堂,先下地狱"!好一个伟大的哥哥呀!孝顺,能体谅老父亲的心;无私,能转让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努力,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天堂是什么 字典中说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那天堂的门票是什么
文章没有直接告诉,但我从哥哥的成功中明白:天堂的门票是一个人的努力和勤奋,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去创造.哥哥虽然没有读大学,但他却不气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和实践,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哥哥拿到了走进天堂的门票.放眼看看一些成才的人,哪个不是像哥哥一样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正像爱因斯坦说的: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天才等于成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
弟弟却辜负了老父亲和哥哥的一片苦心.认为进了大学,就是幸福生活的开始,白白浪费了四年美好的光阴,没有拿到走进天堂的门票.但我觉得弟弟只要现在开始努力,将来一定也会像哥哥一样成功的,因为他已感到惭愧,更因为他还有一个好哥哥.
这样的文章会使我们终生受益.我希望大家都能欣赏到.特别是我们身边那些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他们更应多看看此类的书.每天混日子怎么能行呢!只有认真学习,将来才能有所成就.老师常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老师,也不是为了父母,将来的幸福就是在你们现在的努力中."是啊!我们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将来的任何成功都得靠自己努力去争取,没有坐享其成的事.命运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让我们大家一起握紧手中的门票,朝着我们所向往的天堂努力前进吧!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