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小学四年级读《三字经》有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浮桥小学四(1)班 王郅琦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我可开心了.
书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就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而我理解是,人小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是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不同,长大了就会有好,有坏.所以,我们平时交朋友,要交善良,爱学习的朋友,不能交行为不好,不爱学习的朋友,否则你学了他会走上歧途的.在我们周围就有这样的例子.有一个同学他原本学习很好,品质也不错.可是他一不小心交了一个爱打游戏的朋友,结果他每个星期都泡在网吧里,没钱用还到家里偷拿,成绩更是一落千丈.真是不应该啊!
书中还写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的,如果不通过学习,就无法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我的理解是,即使你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不经历磨练,长大了只会一事无成.我曾经读过《伤仲永》的故事,仲永小时候是那么聪明,被称为神童.但后来稍大一点后就不再发奋努力,他的父亲只是带着他四处参加宴会,浪费了时间,荒废了学业,最后成了一个平平常常的人.真是让人心痛啊!
虽然,《三字经》到我手上才几天,虽然,我只读了其中的一两句,但我已经喜欢上了这本书,相信它会让我明白许多道理,我一定好好读完它.


小学六年级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每当走到书架前,最先映入眼帘的总是那本《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虽已读过两遍,但每次看到它,总忍不住再翻一翻。
      故事的主人公鲁宾逊从小就想出洋冒险。有一次航海时,船触礁了,同船的人都遇难了,幸存下来的鲁宾逊将船上有用的东西全搬了下来。他自强不息,用智慧克服种种困难,奇迹般地生存下来。当鲁宾逊在岛上生活到第25年的时候,他救了野人星期五。最终又回到了故乡。
     我很喜欢鲁宾逊。鲁宾逊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心的行动者。许多工具都是他从岛上收集材料做成的。他种了大麦,驯养了羊群,想在弹药用完之后当作肉食的来源。鲁宾逊还用棍子打下来一只鹦鹉作伴。更可贵的是,他能设法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以乐观的心态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我特别佩服鲁宾逊,如果我一个人来到这样一个小岛,我不知道怎样做工具,我可能不知道在哪里会找到食物;我可能会被野人捉住,不敢顽强抵抗,成为他们的俘虏;我可能不知道怎样搭一个房子或做厚衣服而被冻死;我可能刚到岛上便开始自暴自弃……而鲁宾逊却在逆境中凭着顽强的毅力生存下来,这种可贵的精神,使我努力想做一个他那样的人。
    我也很喜欢星期五。星期五知恩图报,在紧要关头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主人鲁宾逊。他聪明伶俐,有学习的天赋;对主人惟命是从,没有脾气,性格开朗;诚恳待人又嫉恶如仇,别人不会对它采取任何防范措施。
    我更想与船长那样的人交朋友,他大方、善良、仁慈,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真的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因为鲁宾逊的自立、自信、自强,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正是我们男孩子必备的品质。

作者:胡戈涵   12岁
徐州市刘湾小学六(3)班
读《小学生心灵鸡汤》有感

感恩中成长

读《小学生心灵鸡汤》有感

南京市砺志实验小学 五(2)班  孙杨帆

在这几个月里,我一直在看一本书——《小学生心灵鸡汤》,读了这本书里的故事,我非常感动,我.而且心里深有领悟。

在这本书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千万不要让他知道》这则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他娘病倒,没过多久,满仓死了,他死前对战友说:“不要让我娘知道”。战友为了不让她娘知道,就扮成满仓一样,拍照,写信,给满仓娘,满仓娘死前对满仓的战友说:“不要让满仓晓得。”

这个故事太感人,他们死前都想着对方。还为对方着想。读完故事,我感受到我们不仅要学习满仓和他娘的母子深情,还要学习怎样报答妈妈。

我不由得想起来过去一件事,那时,我突然生了一场病,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我得了重感冒,必须挂6天水,多休息才能好,在挂水时,我很怕,但妈妈说:“不怕,挂水就像蚊子咬你一样,一下就好。”我听了妈妈的话,一点也不怕,就这样挂了6天的水,在挂水期间,我妈妈看见我很冷,就把外衣给我穿了,第二天,我从梦中醒来,看见妈妈不在,就问护士,她说,我妈妈在家烧饭,烧好了就来接我,我一回家,就看见一桌子菜,而妈妈脸上多了很多皱纹,我禁不住对妈妈说了声“谢谢。”

因为这件事,我成长了许多,每天,我都自己打扫家务,妈妈一累,我就帮妈妈做做按摩,而且我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妈妈非常开心。我也在感恩中成长了起来。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211.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