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幅对联曾惹得少年贾宝玉不喜,又因在越剧《红楼梦》中被编剧挪用为贾政的唱词,便一直颇受负面评价,仿佛帘(联)子里当真充斥着俗不可耐的世故气息。其实,这又落入因人废言的俗套了。读易中天先生新著《帝国的惆怅》(文汇出版社2005年8月版)时,这幅对联便不时在我眼前高悬着,我觉得,若撇开贾政父子联手投给它的历史阴影,而是拿它提供的治学、写作标准来掂量易中天的写作,简直就是不二之选。

《帝国的惆怅》是一本容易被误认为集子的专著,原因在于,该书由十篇各自独立的万字长文组成,其中超过半数的文章,又可以视为某种“言在书内,意在书外”的读后感,如《鸦片的战争与战争的鸦片》一文,写作缘起即得自茅海建的史学专著《天朝的崩溃》,《非典型腐败》和《好制度,坏制度》两章,分别站在吴思《潜规则》和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两书的终点上;末篇《千年一梦》中大量的精彩论断和动人感喟,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也有着一根时隐时现的思维纽带。正是这些书组成的思想港口,使《帝国的惆怅》得以扬帆起航,行驶到一个个全新的论域。而这些书之间的内在关联,经易中天统筹调度之后,无论就内容的连贯、思想的递进还是表述的完整而言,都显现为一本学术专著的内核,思辨性、独创性扑面而来。

本书借以启碇远航的那些著作,多是易中天认同乃至服膺的。作者的写作冲动里,基本可以排除“商榷”之意;可以同时排除的,是代为介绍的热情。对每一本给予自己思想启迪的同行著作,作者都曾予以充分肯定,但肯定过后,作者还另有活儿要做,另有话儿要说。wWw.330011.CoM说,有时是接着说,把他人未尽之意再奋勇前推;有时是宕开一笔,给读者另外开出一面天窗。无论怎么说,作者的表达都俨若一支思想奇兵。正是那一支支不期而至又犀利无比的思想奇兵,构成本书的突出特质,我们得以顺着作者招牌式的展开方式(我曾概括为“侦探小说式的随笔写作法”),一路惊奇,一路惆怅,为两千年帝国,亦为我们自身,那一个个浸透了帝国无意识的衰颓心灵。

虽然作者学养丰厚,文史上的综合功夫常为人称道,但我大致可以认为,本书非凡之处,并非在材料的新颖和资料的丰富上。作者的优势在哪儿呢?试以打牌为例,我发现易中天并没有握住一手令人艳羡的好牌,但是,他在理牌的手法、出牌的顺序和打出王牌的时机上,显出了他独到的能力。这份能力的取得,便与文前提到的那幅对联密不可分了。作者的学问里有机地融入了对世事的洞明,笔墨中则“如盐在水”地显示出人情上的练达。如作者在《跋:历史总是让人惦记》中所言:“有文学感的人一般也都有历史感”,“要想理解历史,必须穿透人性”,在本书中,作者文学与历史“双感齐下”,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始终不离“人性”之域,这样,他就有能力用自己充满思辨力度的悬疑式笔墨,带领读者走出思维的迷宫。无论得出“变法帮了腐败的忙”的结论,还是“替宋江拿个主意”,作者均能打通文史关节,勾兑世事人情,静观辅以动观,仰视继之俯察,务使自己的见解,踩在一个更加宽广也更加坚实的地基上。作者在末三章中集中笔力探讨帝国制度的问题所在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与对策”,取材不避雅俗,立论兼顾朝野,视界宏阔又着眼细微,观点正大又批亢捣虚,几使人无从闪避。个中款曲,惟深读继以深叹、深叹继以深思的读者,方可得之。作者以惆怅之心写惆怅之事,而读者的终卷心事,又岂可以“惆怅”了之。

易中天说:“历史也是可以酿酒的”。有此一分雅兴助阵,读者阅读后倘能别生一丝微醺薄醉的体验,我是毫不奇怪的。

雅与俗——读易中天《雅俗三篇》有感

  太衝子,男,1984年06月16日生,双子座。http://blog.sina.com.cn/taichongzi

  最近,易中天老师不平静了,虽然不平静,但是可以看出,他很冷静。

  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似乎是掀起了新一轮的“道德运动”,提出反对三俗的指示,有心人自然是要跟进的,还好,当今没有谁像文革时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加一 “而” 字——申志刚)达到(加“那种”——申志刚)狂热的地步,(此处改为“。”后面再加“可见,”——申志刚)当今的不少人,还是保持冷静的头脑的。

  易中天指出,我们反对的不是三俗,而是“低级趣味”、“谄媚作风”和“昏庸文化”。而不是俗。进而阐述了雅俗的关系。诸如大雅若俗之类。静静的思索,不是没有道理。

  我也来阐述一些我的看法。

  雅,未必见得就高。俗,也未必就见得低。

  《老子》告诉我:人不仅仅要俗,还要“乐其俗”,为什么?因为这俗里有风土人情,有人最基本的需求。可以说,俗,是雅的基础。《老子》说:“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试想一下,伐根以求木茂,正如塞源而欲流远,根本就是不能达成的。

  雅,是什么玩意儿呢?看看这个字吧:牙,隹。牙是形声,至于隹,就需要各位读者心领神会了,不过,我在这儿要说说我就隹的见解。

  隹,就是鸟,有这样几个字就是它为部首的:雌雄,雎鳩,等等。您可以点击这两个词,分别看看他们的文化含义。

  诗经,算是雅作了吧。不过《诗经》的首篇就是《关关雎鸠》,文辞确实很美,优雅,不失“思无邪”的评语,不过,把它细嚼慢咽,你会发现,虽然这一片“思无邪”,但是“意淫”的真性情,却表露的淋漓尽致。

  翻开诗经,你还会找到许多“意淫”的篇章,您可以点击“查看这个帖子”,看看10楼的回复。

  由此,我可以给“雅”下一个实在的定义:雅,就是运用文彩修饰,将人的淫思付诸文学的一种创作和享受的活动,与难登大雅的俗作相比,美其名曰为“雅”。

  雅在哪里呢?雅在透骨的文彩上,给了人浮想联翩的正当理由。

  再看看“俗”。

  我曾经在百度的老子吧发帖子,问为什么“俗”与“欲”都有一个谷歌的“谷”字旁 还发问 谷神是不是欲神。

  因为谷神是玄牝,牝就是雌性的生殖器官,老子还说:“谷得一以盈”,我就认为这个“谷”,就是“欲”,不可能是指稻谷,因为稻谷是万物之一,老子说了:万物得一以生。那么谷,就不是稻谷,还因为谷粒很小,不适合用表达满足的“盈”来单独说它。再者,商周时期,老子所在地是没有稻谷的,但却可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和绵绵若存的谷。在人身上,也只有女人才配得上“谷”。男人最多就是山。

  好了,这里就提到了人类乃至众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欲求:性,食物。

  这两种需求安在人身上,就是“俗”。

  说到这里,把俗与雅放在一起比较一下:

  俗,是一种对需求的直接表达:坦诚、率真。

  雅,则是人对这种需求的改造:修饰、掩藏。

  我曾经发帖说:但求其真,不造其假。

  这里就有我的取舍,大雅虽雅,未免作假;大俗虽俗,确保率真。

  与其假的雅,不若真的俗。

  现在之所以出现了低级趣味谄媚作风和昏庸文化,就是出自社会的虚情假意,我们需要虚情假意吗?其实我们更需要内心的率真坦诚。

  心雨:坦诚最重要

  拙弓:诗本为各地民歌,来源非雅,经孔子删减得存的三百篇才似有雅意,但其实是因为年代远久,由古而雅。后一部分论说俗之一字,滑稽可笑,可与“佛是妇人”(敷(夫)座而坐)、“老子是妇人”(吾之大患,在吾有身(娠))同入戏子缘起典籍(王国维《中国戏剧史》)。建议看看许慎《说文解字》。

  马伊蕾:这篇文章我非常喜欢,作者很有见地,语言较为幽默,让人读起来感觉轻松意犹未尽。

  落落:俗与雅也只不过是众人有色眼界里浮想翩翩的事物,如此而言,雅也只是一件华而不实的外壳,金表其外败絮其中罢了,没有至纯至真的大雅,更没有庸俗至极的大俗,只有率真、坦诚。而心里装着什么他所看到的就是什么。

  左安芮:见解也是独此一家吧。但是被赞美的不一定需要否定,犹如成功的美女总是遭到世人的质疑,低俗的成名也会是炒作之嫌,比如芙蓉姐姐凤姐之流。大雅若俗之俗是指真性情和最本质的原像了吧。

  卞秋露:这样的文章也算是‘雅俗’与共了。

  子君点评:不能不承认,有的人,思想的确很纯粹,他们可以超越这些。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讲别人虚伪。

  申志刚:世间的雅、俗本没有什么区分的标准的,只是人为界定而已。比如同样的一句痞话,从不同的人的嘴里说出来,便也硬是要分个雅痞、俗痞出来。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著名的那两棵树——呵呵,雅俗共赏。

  钱海点评:作者很有自己观点,但是对于“雅”的解释,我觉得稍有点片面的贬化。

  王甲再版建议:《雅与俗——读易中天《雅俗三篇》有感》中间有文取自郭德纲的相声,这是其一,文章空空泛泛这是其二,三,即是读后感又与原书无关,删!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1654.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