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1000字

  静静的顿河,整篇文字是那样安静、平静,甚至有点冷情,就像他笔下那条静静的顿河,带着无限的忧郁、惆怅,流露出一丝一缕的浅浅的哀愁。饱含着对大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敬畏,充满了“那种对人类的痛惜心情”!主人公葛利高里参军入伍,军队生活寂寞无聊,容易想家,他看不惯军队里的人的作风,军官对士兵残酷无情,还有那些士兵们强奸妇女,这些都使他愤慨,身为读者的我也感受到当时水深火热的处境。杀人的行为让葛利高里的脚步变得又乱又沉,内心感到痛苦。“在离维奥申七俄里的地方,在一片荒凉的、起伏不平的沙地上,几个押送的哥萨克惨无人道地把他砍死了。先是活活地挖掉了他的眼睛,砍掉胳膊,割下耳朵和鼻子,又在他的脸上来来回回地划了几刀。他们解开裤子,一面叫骂,一面对着他那高大、英武、健美的身子撒起尿来。他们对着血肉模糊的躯体骂够了,然后一个哥萨克踩住轻轻哆嗦的胸膛,踩住仰面倒在地上的身躯,斜砍一刀,把头割了下来。”最没有渲染的文字却越是带来强大的冲击力。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在战争中肆意杀害敌人,甚至是残暴剥夺别人生命的那些人为何能够如此坦然自若,心安理得!即使是敌人,信仰也罢,为何一定要如此残暴?这就让我联想到在南京大屠杀中,那些残忍的以杀害手无缚鸡之力的民众为乐的日本人,又是如何寝食得安?一个人,总是该有善恶、内疚之心吧,而丧失人之本性即良心,又凭什么称之为“人”?看在影片《一路有你》中,我被男主人公高尚的品行深深折服。WWw.330011.CoM一次意外,男主人公撞死了女主人公的丈夫,其实本来除了赔偿金钱,他不没有义务再做其他的事了。可是,因为心怀愧疚,因为责任感,他毅然承担起了照顾死者家属的责任,这就是人性的差别吧,我想。不管何时,信仰也罢,我们都要保持着心中那抹高尚,不能丢失我们的本性!

  小说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篇幅也很宏大,人物众多,从中反映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人物上至将军,下至一般群众,个性都塑造得很鲜明,其中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尤其生动。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描绘出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匠人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葛利高里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肖洛霍夫继承并发展了托尔斯泰那种把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美学传统,面对现实,谱写了一部悲剧主题的伟大史诗,运用了一种不同于“革命现实主义”的真正的现实主义原则,即:不粉饰现实,不拔高人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几点看似简单,但在当时万马齐喑的苏联文坛却很是难能可贵的。他曾告诫年轻的作家:“作家在小事情上违背真实,便会引起读者的怀疑,读者会想,在大的问题上可能他也会撒谎。”面对现实,敢于秉笔直书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这是肖洛霍夫的良知,也是他在现实主义美学上的独特性。


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

  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1000字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作品。全书共四部,长达一百五十万字。比《战争与和平》还要长。我个人觉得是最长的一部名著了。而且这部小说以记叙为主,没有多少议论。这一点很像中国的古典小说。情节紧凑,人物众多。这样复杂的小说,是特别难写的。既耗费人的精力,又很难构思。可以说,这部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命来写的。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步小说,读得特别仔细。小说的情节给我很深的印象与震撼。

  小说描写的是哥萨克人在战争中的表现。开始写顿河两岸的哥萨克的生活。接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哥萨克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表现非常突出。不久,苏联国内战争爆发。红军与白军的战争中,哥萨克由于受旧势力的欺骗,而加入了白军。哥萨克曾三、四次暴动,小说很好的描写了苏联国内战争的情景。

  小说人物众多,主要描写的是葛利高里一家人。父亲、哥哥,都是哥萨克中的英雄。小说以这三个人为主要线索,描写了鞑靼村的哥萨克,描写了地主阶级、无产阶级的一些人物。小说还写了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娜塔莉亚的爱情。下面我想写一写这部小说的几个优点。

  第一个优点是小说描写顿河两岸的生活特别出色。顿河两岸的农村,人们生活质朴,勤劳勇敢。作者将农村的生活写的是淋漓尽致。中国的善于写农村生活,但是与《静静的顿河》比都要稍逊一筹。可以说这部小说将农村的生活写“尽”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农村的一草一木,农村的房屋、田地,农村的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被描写了出来。小说开头二百页都是描写顿河两岸的农村的生活的。可以说这二百页是全书最精彩的二百页。

  第二个优点是描写战争。全书除了开头二百页描写平和的农村生活,其余全部是描写战争的。这在世界名著里是少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哥萨克的三、四次暴动。小说虽然长,而且都是描写单一的战争,但是小说不枯燥。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小说在描写战争的同时,还描写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战士的形象。小说有点像《红楼梦》,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都有表现的舞台。这样每人人物都栩栩如生。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是我很佩服的。像攻克碉堡、骑兵作战、小队人马相遇战、对待战俘等等,写的是栩栩如生,印象深刻。

  第三个优点是,描写哥萨克。描写哥萨克的作品很多,托尔斯泰的《哥萨克》、果戈里的《塔拉斯.布尔巴》、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哥萨克的作品。《静静的顿河》是描写最成功的一部。哥萨克人在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形象、性格都描写出来了。哥萨克生活中憨实、豪迈,战争中勇敢。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哥萨克太过实在,被白军欺骗了。我读了这部书,对哥萨克人产生了好感,觉得他们实在、勇敢。

  这部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优点。我读完这部书,感觉像是读了哥萨克乃至俄罗斯的历史。因为这部书包括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小说的每一个情节都可以让人津津乐道几个世纪,这是难能可贵的。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范文1

  “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全书分四部,共149万字。该书获得了1941年斯大林奖金一等奖。

  小说描写了顿河流域的农民,主要是哥萨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间直至苏联红色政权建立这一段的生活、战争与动荡情景,约四十年间的故事。

  小说是通过叙述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生活与遭遇来展开的。葛利高里生于农民家庭,原来在家务农,后参加沙俄军队,远赴西方,同德国、奥地利、波兰等国作战。由于偶然,他在战争中立了功,慢慢地上升为军官(少尉),担任了连长。由于十月革命爆发,在家乡的村庄里,他的旧军官身份、与红军打仗的历史和不诚实态度成了革命政权通缉和镇压的要犯,他闻讯逃跑后,又卷入了与红军的战争。最后,他的爱情破灭、家人大都死亡,只剩下他的一个儿子,“这就是在他的生活上所残留的全部东西,这就是使他暂时还能和大地,和整个这个巨大的、在冷冷的太阳下面闪闪发光的世界相联系着的东西。”

  小说一开始描写的是一个顿河农民家庭,“麦列霍夫家的院子,就坐落在村庄的尽头。牲口院子的小门正对着北方的顿河。在许多生满青苔的浅绿色石灰岩块中间,有一道陡斜的、八沙绳长的土坡,这就是堤岸;堤岸上面散布着一堆一堆的珍珠母一般的贝壳;灰色的、曲折的、被波浪用力拍打着的鹅卵石子边缘;再向前去,就是顿河的急流被风吹起蓝色的波纹,慢慢翻滚着。东面,在当作场院篱笆用的红柳树的外面,是‘将军大道’,一丛一丛的白色艾蒿,被马蹄践踏过的、生命力很强的褐色杂草,十字路口上有一座小教堂;教堂的后面,是被流动的蜃气笼罩着的草原。南面,是白灰色的起伏的山腰。西面,是一条穿过广场、直通到河边草地去的街道。”此后,小说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村庄上延展,延展到西域战场,延展到哥萨克村庄、延展到附近的小镇,延展到莫斯科、彼得堡。其中,又不断地折回这个农民的院子,对准院子里的大人、小孩,老人、妇女。

  葛利高里是一个浪漫的人,他很年轻时,与邻居的已婚小妇人相好上了,他家人不满意他的所作所为,给他娶了个富家女,但他不愿意,在极度的反抗之下,便与邻家小妇人私奔了,去了一个当了地主的退休将军家抗长工,并在此期间生下了一个女儿,但不幸的是,在葛利高里当兵赴前线作战时,这个女儿病死了,他的这个情人又依附了东家的因伤回家养病的军官儿子。

  在葛利高里从战场上死里逃生,负伤回家时,他与其娶回家的妻子圆了房,此后生下一男一女。但他还是不忘旧情人,几番寻访与她缠绵。他为这个情人婀克西妮亚,与婀氏的丈夫、后来的情夫都打过架。由于他已有妻,那个地主的军官儿子也娶了妻,但他们都想还与她重温旧梦,婀氏单处不得,只得在她当兵回来的、在被俘期间发了财的丈夫的不断寻求和苦苦哀求下,又回了原来的家,婀氏之所以不愿跟她的丈夫一块过,是因为他的丈夫从前不断地打她,打得很厉害。

  小说对顿河流域农事、风俗叙述比较多,讲述顿河农地的春耕秋收,顿河的马和马车,顿河的雪和融雪,顿河的鱼和捕鱼,顿河人的婚丧嫁娶,顿河的春夏秋冬。小说使得顿河沿岸村庄的农民、富农、地主给人留下很深印象。

  小说大部分篇幅叙述战争,讲战争因由,展开战争场景,描写战场人物,对于战争中怎样隐蔽,怎样迂回,怎样进攻,怎样退却,怎样追杀,怎样逃亡,怎样使用枪支,怎样用马刀,怎样用炮,都有详尽的描写,使没经历过战事的人,也仿佛身临其境,使不熟悉战争的人,也能对战争有全面的了解。

  战争的场景一般是在团的单位上,也有数团协同作战的,在对奥地利、德国作战时,有总部的作战部署经过,有军的布阵,但篇幅较多的却放在单兵动作及班排连的运动上。

  这里,对军人来说有很多困惑,即跟着谁干,是跟旧政府,还是跟新政权,或是谁有权就跟谁?小说对这些也进行了创作,进行了文学性的展开,描写得深入细致。使人跟着困惑,跟着思考,跟着悲伤,跟着憎恨,跟着同情,跟着快乐。

  “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从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来看,不算是正面人物,但他属于比较下层的人物,是旧军队的下级军官,是凭借对外战争在军中执掌基层兵权的下层农民子弟。他当农民和军人时,有同情和接触革命者的一面,他的遭遇,也是下层人们的境遇的反映,他经历的事情比一般农民和普通士兵又要多一些,所以作家从这个人物切入俄国那一时期的历史和全面国情,应该说,能触及的人物、场景、史实还是比较广阔的。事实也正说明了这一点,小说的深度与广度都堪称一绝,是不可多得的、引人入胜的、值得一看的文学作品。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10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