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复兴之路观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昨晚,央视一套推出的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落下帷幕。“震撼”、“激动”、“落泪”,这是很多网友在形容他们对《复兴之路》观后感时用的词语。“有着广袤土地、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制作这样一部片子,就是想让广大观众看到中国在160多年的复兴之路上一路行来的种种变迁,从变迁中感受和触摸幸福。”昨天,央视经济频道副总监、《复兴之路》总编导、总撰稿任学安接受了记者专访,讲述《复兴之路》创作始末。
“9+1”工程——从《大国崛起》到《复兴之路》
很多人把《复兴之路》看作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任学安对此说法颇为认可:“无论是在叙述的理性、客观性,全球视角,还是构建大的历史框架‘大历史’的结构方式,寻找基本历史脉络,用历史细节说话这些方面,两片都有相似之处。追求制作精良度、包括采用现代最新的制作手段,也都是从《大国崛起》延续下来的。此外,梳理的方式,观察国家发展的视角也是同一个,所以这两部片子看起来很像,说是姊妹篇也比较恰当。”
拍《复兴之路》的想法缘自《大国崛起》的制作后期。“当时我们就有一个想法:把中国历史也做一个梳理,这样感觉就比较完整了。而且做《大国崛起》大家在看国外9个发达国家时也有一个中国心态。我们说这是个‘9+1’工程。”任学安讲述了创作《复兴之路》的初衷。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大国崛起》一收尾,我们就着手做《复兴之路》了。制作过程中,我们想到,如果它能赶在xx大之前播出,也挺好的。”任学安说,这部片子正常制作周期应该在两年左右,但剧组只花了10个月就完成了片子的制作。Www.330011.cOm于是,反复地熬夜就成了令他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
这部时间紧任务重的片子一经播出便广受好评。央视国际网站甚至以此为契机,倾力打造了大型时事论坛——《复兴论坛》,8日开坛以来每天的浏览人数逐日上升。
“以影像叙述历史更具冲击力”
《复兴之路》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片最难的是历史素材的取舍,拍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更难,难在毕竟观众的陌生感要差一些。国内有多少人会对西班牙史、葡萄牙史、荷兰史,甚至美国史有多少了解?除非是专业人士和学者。因此,拍《大国崛起》时我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对我们中国自己的历史,可以说每个中国人从小时候都接受过基本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表达出最基本的新鲜感,就成为最困扰我们的追求。”任学安在介绍剧组面临的最大困难时说。
任何一个创作都希望呈现一种新鲜的面孔,这样传播效果、到达效果才会更好。否则传播就没有意义了。如何给观众新鲜感?任学安和剧组成员们从电视梳理与文字梳理的不同之处入手,开始探索。
“电视是时间艺术、时间作品,没有太多空间功夫去铺陈。电视是用画面叙事,让观众通过影像来了解。文字叙述的历史追求必须思想深远,有哲学高度,电视节目有时候可能甚至不需要说话,一个画面加一段音乐就足够了。”任学安介绍了《复兴之路》带来的影像冲击力:“在第一、二集中的开头,观众能看到当时的中国人用脚踩水车的画面,如果认真看,你就会发现那些人都是光着屁股的,那是真正的衣不蔽体。再往后看,看到第四、五,尤其第六集,画面转为恢弘绚丽,那种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观众能完整地看完这六集,基本能清晰看到中国由弱到强,由主权沦丧到开始独立,由人民受奴役受欺侮到翻身做主并且开始享受小康生活的变化。”

《1》《2》《3》


任学安说,即便说《复兴之路》目前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本身仍是比较基本的,但放在电视上跟放在书上是不一样的,经过电视综合艺术手法表达,它产生了更强更新的冲击力。
尽管制作时间短,但《复兴之路》剧组还是尽可能地收集珍贵资料来表达历史。比如片中展示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辞位诏书、孙中山成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民国公约等都是从中国历史第一、第二档案馆找到的原件。还有苏中建交时的俄文版文件的原件影像,则是第一次公开的外交部“镇部之宝”。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使这部政论片经得起考验,剧组采访了140多位境内外专家,其中境外专家30余位。
“《复兴之路》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
与《大国崛起》突出对事件的讲述有所不同,《复兴之路》不仅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发展的轨迹与最后的影响,还将大量笔墨放在历史人物的命运之上,如林则徐、魏源、康有为、孙中山……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振聋发聩的名字,他们的命运在片中均有展现。
“写历史绕不开两个东西,一个是人,一个是事。在历史的关键点上,总能找到一些具体推动、承载历史的人,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通过他们的故事,现在的观众感受和触摸起历史来可能会更鲜活一些,更真实一些。”任学安说,《复兴之路》一片中出现的人物,应该说都跟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有些还是历史的创造和推动者,写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对于某报关于《复兴之路》“对很多此前不甚明晰的史实及争议人物也有新析”的报道,任学安说:“这是一个虚假报道,第一他没有采访过剧组,第二我们认为这只是他自己的解读,他的解读跟我们没有任何沟通。”他表示剧组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非常气愤,要求对方消除影响。
“《复兴之路》这部片子不承担对历史进行新解说。历史不是生产产品,历史的基本事实在那里摆着。我们只是希望观众通过我们的电视化梳理,能够看到为什么我们今天过上幸福生活,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绩,我们民族复兴走上新的起点,这一路是如何走来的。我们想建立一个历史感,让广大观众明白中国由积贫积弱到现在逐步走上繁荣富裕,才刚刚开始品尝小康生活的滋味,这一切来之不易。跟十几年前、五十年前、一百年前比,一代代中国人的日子越来越好,每个中国人的自信心、精神风貌有了极大变化。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在一步步夯实。”
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
回忆《复兴之路》创作的点点滴滴,任学安说,由于是《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大家对创作的基本方式、基本判断均已达成共识,因此剧组人员最需要克服的是很多最基本的问题,比如说照顾父母妻儿和自己身体上的问题。记者在任学安的临时办公室看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据说剧组中因为忙碌而血压升高的同事还有好几位。第一范文网,原创范文乐园
为了《复兴之路》顺利播出,剧中每个成员都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吃住在剧组,不仅春节、“五一”、“十一”几个黄金周都在加班,平常工作多少小时也根本都没有概念,每个人都面临脑力和体力的极大考验。女导演黄蔚负责的是境外国家的拍摄,从联络到出访,都担纲完成,这对于一个孩子还不到两岁的年轻的母亲来说,无疑意味着要克服重重困难。执行总编导周艳也是最辛苦的人之一。“在制作《大国崛起》时,周艳已经被戏称具备了外国史专业博士生研究的资格,如今,如果有学校愿意授予她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我认为她也是当之无愧的。”任学安半开玩笑地说。说到此,任学安非常感谢他的团队中的每一个同事以及他们的家人。<1><2><3>


“每一个创作都是一座山,只有翻过这座山才能叫成功。但在爬山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复兴之路》制作者严谨的态度和由衷的责任已经受到广大观众的充分肯定,任学安说,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媒体是传播有用知识的主阵地,这也是中国媒体的首要社会责任,失去了这个阵地,那将是一场灾难。  1    2    3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1000字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是一本教育我们怎样做一个国家有用的人和一颗回报社会的心,等内容的书。还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落后就要被挨打的滋味。

  这本书里有几句名言佳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就是其中一句。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这里面的“故事会”。我之所以会喜欢这本书里的“故事”,是因为在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有令人感动的故事。如:“飞人”刘翔、混入河马群的“卧底”

  和春丽的故事……等等都是我喜欢的。

  其中我最喜欢“杭州最美的司机吴斌”,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乐于助人的、投诉为零的司机,有一次,他在高速上还忍着剧痛做好安全停车,挽救了车上所有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永远离开了世界,真不愧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一书中有一篇叫“最美教师张丽莉”中写到“年轻的女教师张丽莉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新疆人民的‘好巴郎’阿里木”中讲述了阿里木是如何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大奖和帮助困难的学生。2006年,阿里木将5千元钱捐给了毕节学院的困难学生,2007年,阿里木买了181个新书包,翻山越岭2个小时后将书包送到每一个孩子的手中。阿里木从2000年开始做捐钱和书等一些东西,八年后他成了一个“感动中国”的大人物。

  现在我来介绍我们中国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吧!

  首先我们来看“蛟龙号”,它是我国最厉害的载人潜水器,因为它可以完成7000米级的海下测试,证明了“蛟龙号”是世界上最厉害的载人潜水器。

  神舟飞船中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完成了一项极难的任务,那就是“对接”,完成对接任务可没有那么简单,如果一失手,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飞船撞击及坠落,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所以必须在两个飞行器相同的速度下才能顺利地完成对接。

  读一读文中的“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是指“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指的是“卫星”。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造出“原子弹”和“氢弹”前辈科学家的贡献是最大的,让我们好好学习吧,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并不在于外表,而是在于它的科学发不发达。

  啊!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

  最后说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将来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8篇

 

    泱泱华夏,有着灿烂悠久历史和文化。从轩辕黄帝到宋元明清,我们常常为自己拥有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而自豪。但是,详细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又有多少呢?外来文化的进入不代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就可以抛弃。若要复兴中华,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尽的义务。

想要真正摧毁一个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这个民族忘掉自己的文化。然而,在现在的中国,许多年轻人都对我们的文化一无所知。某次和同学出门,只见她指着一个穿着汉服的女孩对我说:“看,那个人穿着和服也。”一种悲哀的感觉冲击着我的内心。的确,现在的青少年,有多少人会去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拿京剧来说,不光年轻人,有多少人看到电视上在演京剧就立刻调台。京剧的美,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些在老人口中叙述的文化,正在随着时光的推移慢慢消失,那些被人们逐渐淡忘的文化遗产,正躲在那个充满灰尘的角落默默哭泣。

对于中国的古老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道家的“自然无为”;唐诗的韵味,宋词的别致……无不给人带来精神的启迪和心灵的洗礼,提高人的修养,陶冶人的情操。如今,许多外国人都来学习中国的文化,并从中获益。身为中国人,一些中国人似乎对自己的文化不感兴趣。复兴中华,需要将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文化是复兴民族的基石。若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消失了,那还谈什么复兴呢?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数位伟大前辈为了复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为衣食住行担忧,但是中国仍然在走向复兴的路上,复兴中华的使命在一代代人的传递下传递到了我们手上。对于文化的传承,我们义不容辞。这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应当为自己的文化而骄傲自豪。不要觉得你爷爷奶奶讲的传说是唠唠叨叨,不要觉得那些古老的美好习俗是封建迷信,不要认为历史课无聊让人想睡觉,不要认为那些老手艺没用不实际。你可以耐下性子长辈讲的传说,你可以在课余时间学一门老手艺丰富自己的生活,你可以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增添内涵……传承文化不是一个大而空洞的事情,你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最近,大家都在畅谈自己的中国梦,而我的中国梦就是让传统文化能够被更多人熟知,让传统文化得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传承下去。

中国正在腾飞,中国正在复兴。愿九州文化在漫漫复兴之路上得以传承,愿华夏之美在中国的热土上发扬光大。

 

 

 ************************************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警句,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社会的和谐美好贡献一份力量。

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如果从小就养成了偷偷摸摸的坏习惯,长大了就极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许只是你在不经意间,萌生了“偷”的念头;也许只是你一瞬间产生的念头,弄得你怪手痒痒的;也许只是你的手痒痒,让你把“扒手”伸进了别人的口袋。但“日积月累”,你便养成了坏习惯,形成了不好的品格。所以,即使你偷的只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即使你偷的物品不值钱,即使你偷了东西并没人责怪你,不过你要清醒,虽然这件坏事很小你也不能做,否则最终会害了自己。当然,除了偷东西这一个坏习惯,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杜绝的坏习惯,如:旷课,抢劫,打架……共8页,当前第1页1 2345678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7/11396.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