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2000字 >> 正文

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2000字 

  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读后感2000字

  今见搜狐、百度、网易《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繁华的上河图中未见“行人”,只有孤独的房子和树木,假如再拼上城管其人,扎上鞭子,可谓“城管入清”,将成汉人心目中的“旗人”了 ,是否回到1937年鬼子进城的年代?

  近几来年有一种变异基因叫“城管抓走鬼”,有一种病魔叫“城管打人”,而变异基因和病魔纠缰着城管人员不被理解,形成了与人民隔离的“孤岛”,从此打入十八层地狱,成为永世不得超生的“恶魔”。翻阅几年的网页,寻其“城管打人”的原因,

  一、部份网民对城管的认知

  悖论之一、只有中国有“城管”,是社会矛盾制造者,无生存必要。高喊着取缔“城管”。

  悖论之二、“城管”就是“恶魔”的化身,“城管打人”是“城管”的代名词,“踢摊子、砸东西、罚没、打人”是工作的“四部曲”。而矛盾的焦点是无证照流动商贩管理冲突,也就出现了《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杰作。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是否没有城市管理者,是否流动无照都可以经商(渐且叫马路经济)?

  二、世界其它国家马路经济的管理情况

  而“马路经济”是各国城市管理中的“痼疾”。wwW.330011.COm一方面是弱势群体——小商小贩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是关系到城市形象的市容市貌和交通安全。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利益成了一个大难题,它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城市管理部门。

  在美国的纽约目前有1万多名有执照的街头小贩,他们的生意从卖早餐到蔬菜等多种多样。美国的城管人员是警察。对各类街头小贩管理非常严格,流动商贩必须取得营业执照外,对营业时间、营业地点和营业方式也有严格限制。如在纽约市的某些地区,只允许小贩们晚7点后摆摊。在韩国:“马路经济”已经形成一种“道路文化”,但也严格划分为三类区域; 第一类是“绝对禁止区域”,指摆摊造成通行不便,严重影响市容的地区。如主要包括主干道、火车站、广场等区域。第二类是“相对禁止区域”,指妨碍城市美观等危害程度较小的地区,在这里对摊位的规模、摆摊的时间和经营范围有一定的限制,对申请在此摆摊要严加管理。第三类是“引导区域”,一般包括和住宅区分离的城市中心外围的空地、车辆通行很少的河溪两侧道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传统市场内的道路。

  上述例子很多,对“马路经济”的严格管理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化发展包含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将严重阻碍其发展。

  三、中国“城管” 成因及现状

  (一)、国内“城管”的成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为妥善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之间存在的矛盾,革除行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弊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改变“多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破草帽”,从而也就产生了“城管”的代名词。

  (二)、中国“城管”的现状:自1998年以来,全国有100多个城市相继成立了城管执法机构。但由于改革力度、法律地位、管理体制、管理机制、执法理念、队伍建设、执法环境、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项改革的客观效果。从目前整体城管队伍建设的素质看:城市队伍沿海优于内地、中心城市优于小散偏远城市、大城市优于小城市。越发达,文明执法程度越高,做得较好的如北京、江苏、广东等执法队伍建设。

  (三)、矛盾的焦点:俗话说:“公安管坏人,工商管富人,城管管穷人”, 而这些穷人是“马路经济”的参与者,这些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小本经营的商贩以及孤寡残病等弱势群体。出于生存的需要和自身条件的限制需要在城市人流密集处流动或占道经营,有的甚至露宿街头。“这类人的法制观念和城市意识都不强,甚至从根本上讲就没有法制观念和城市意识。”他们不能正确的理解城管执法工作,通常会认为城管执法工作是与他们过不去,是砸他们的饭碗,是不让他们生存。因此,极易对城管执法工作产生矛盾,甚至发生暴力抗法事件。也就产生了城市管理者与被管理矛盾的根本之所在,而这一矛盾是人民的内部矛盾,如何正确处理是政府及城管的首要问题。

  四、建议:

  (一)、给政府部门的建议:“城管”体制中不是国家公务员,属地自己管制,出现“城管”就是“万金油”,什么都可以“医”的现象。 “城管” 属地管制缺陷地方政府说了算,从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责分工不明,不该管的管的了。如天门事件,群众冲突处置应由公安处理,结果出现不该发生的惨剧。是该到了清盘、重组、验明正身、正一步明晰职责、规范行为规则的时候了。

  (二)、给中国“城管”者建议:城市管理者和执法人员应以“法制城管、人文城管、宣传城管、科技城管、公众城管”为项原则。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执法,只有文明执法、才能化解或减少与群众的矛盾,只有构建沟通宣传渠道、才能被群众社会所理解,只有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才能提高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只有广泛发动群众、才能发挥公众(包含其它职能部门)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给网民的建议:任何事都应一分为二、不能“瞎子摸象”、不能“一竹蒿打死一船人”。城管队伍全国参差不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有些网民还认为所有城管是“恶魔”?假如你是一名城管工作者,你会怎么做?如果中国没有城市管理者,城市将会变成怎么样?最好就请到北京、江苏、广东等城管体验一下执法工作,是否都是你想象那样?


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读书笔记

  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了读书笔记300字

  初见此图,疑惑:既名“城管来了”,如何不见城管? 拟改为“城管来过了”似乎更为妥贴?

  细细品味,恍然作者用意之深:若城管已然来过了,当一切照旧才是,何来狼藉之场面?

  再品“城管来了”四字。试想如下情景:风和日丽午后,东京汴梁街上,人流如织,熙熙攘攘,路边:油饼摊,臭豆腐摊,炒饭摊,烧烤摊,杂货摊,d版书摊比邻,叫卖讨价之声不绝于耳,宛然管瑟之和也。忽闻一小贩高呼:“cao,丫的城管来了!”霎时之间,众小贩慌忙作鸟兽散。此刻之情景,恰如图2中之所示,真真如跃然纸上也,妙不可言。

  唐人有诗:"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今日此图亦得此意境矣:见一地鸡毛,便知城管必在;未见城管之形容外貌,而城管威猛之声势已然淋漓尽致。此乃写人状物之大境界。神乎其技也!

  无上神品,尔曹当细细领会,或可略解个中之滋味;知其滋味,始有辛酸之泪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之叹,如在昨日。可叹,可叹...


《又是清明上坟时》读后感

又是草长营飞的时节,又是扫墓祭沮的春天。我回到了乡下老家,又重复了清明上坟祭拜父母的活动。
    父亲是1983年6月去逝的。母亲健在时,每到清明节看到儿孙们浩浩荡荡回家给父亲上坟时,她那挂在饱经风霜老脸上的喜悦之情,佰意之容难以言
表。    删1年3月,母亲没能抗拒死神的召唤,带着对子孙们的无限牵挂,带着对幸福生活的满腔眷恋,带着儿孙们准备为她祝八十大寿的生日的期盼和遗憾,
狞然倒地离开了我们。    今年的清明因要给父亲坟上换墓碑,我们回乡下清明祭祖的活动就复杂了
一点,我记忆深处对父母的怀念之情也如泉涌把持不住了。    父亲生于1921年5月。在那战乱连绵的时代,作为世代农耕之家的儿子,
其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生死磨难是可想而知的。父亲十六岁时,我爷爷就安排他学补锅谋生的手艺。1944年父亲娶了比他小三岁的我的母亲。1946年生了
我的姐姐,后来就有了我们现在五个兄弟和一个妹妹。父母一生勤劳善良,善谋生计。他们带着我们兄弟姐妹顽强地与生活抗争,才有了今天儿孙四十六人
N一个大家族。    正在父亲可以安度晚年的时候,1983年6月死神突然掠走在田间劳作的
父亲。可以说,他一生只有付出,没有享受到子孙们的反哺之福。对父亲的辞世,我一直心存愧疚。当时是我毕业参加工作后的第三年,每月四十多元钱的
工资,虽手头并不宽裕,但我每次回家,总要带上农村少见的副食点心让他尝鲜。父亲去世时,刚过端午,当时听说父亲有点小病,我没时间回家探视,特地
托同村在城里工作的一朋友给他带去了蛋糕、罐头等副食点心。在父亲去世后我回家奔丧时,才知道那份礼物被那位粗心的朋友放在自行车后架上掉下来掉
破了.父亲离别时也没能享用我的孝心。每当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思,想到当时家里经济条件差.正缺劳动力挣“工分”,而父母仍让我读完了高中,给了我恢
复高考后“跳农门”的机会,其感恩之情让我永世难忘。    父亲走得突然,下葬也很匆忙简单。坟墓在村南头一块公用坟地上,直到
今年清明节前,父亲坟上的一块碑还是25年前我哥用水泥给他做的一块(长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墓碑。当时用油漆写上的碑文,经岁月风霜的洗礼,字
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今年我们商议给父亲换一块墓碑。为换此碑,我们兄弟还讨论了一番。按
我们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条件,花一万元、两万元给父亲重新修坟、立碑是没问题的。但因我是公务员,如果这么做,就有大操大办,光宗耀祖,“摆谱”之嫌,这
也可能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加之父亲一生勤劳,侣导勤俭持家。因此,我最后决定花钱800元,给父亲换了一块普通的石头墓碑。父亲坟上新
换的这块墓碑,在村南头那块公用的基地上,与已故乡邻的墓碑,没有多少区别.甚至还显得寒掺或小家子气。
    母亲的坟则是祖房门前的自家菜地边。说起母亲的坟地也还算是有段故事。母亲在世时,她给我们讲过她做了一个梦,梦中现世音告诉她.她的去世日
子是观世音出生的那一天,坟墓应选在老屋西面的菜地里,并说这样才能保佑子孙后代平安。说来也是巧合,她从脑溢血倒地到咽下最后一口气,拖了近七
天,落气之日还正是观世音出世之日。后来我们也就遵照母亲的遗愿,在祖屋西头菜地旁为母亲建坟立碑了。
    今年的这个清明,因为要给父亲换墓碑,不仅是我们一家人回乡下祭祖系亲属凡能回来的都到了场,租略一算到了四十多人。
    上午10点,大家带上清明吊子、鲜花、真钱等祭品,先上了母亲的坟(因为离祖屋近)。大家清除墓地周围的杂草后,接着就焚烧祭品,给老人家上香、作
揖,放鞭、鸣炮。我用手拂去母亲墓碑上的浮土,插上了一束黄灿灿的菊花,算是再次表达了儿子对九泉之下母亲的孝敬。但今天的这个孝敬多少有点伤感。
    时间走的不留痕迹.祖屋已是人去屋空,墓前虽然山河依旧,碑文依然,但远去的母亲再也看不到子孙们围在她身边的戏嬉快乐,我也再见不到母亲候意
爽朗灿烂的笑容。母亲的音容笑貌只能经常在我的睡梦中浮出;只能随着焚烧祭品轰发升起的烟雾在我脑海中闪现。
    父亲的墓碑在我们到来的前一天,两个哥哥已请泥瓦工竖立起来了。我们上坟要做的事主要是植树、培土、铲除杂草。我每年清明到父亲的坟上,总有点
荒凉感,疯长的杂草、丛生的灌木,将父亲的墓几乎酒没不见坟头。今年借换碑之机,我买了几棵广玉兰、樟树和法国冬青,与亲戚们一起栽植于父亲的坟头。
    培上新土,植上新树,插上新幡。这些寄托着子孙们对先辈的敬仰和思念,也寄托着先祖对后辈的庇佑。
    我想清明祭祖不在乎花多少钱,做多少事,重要的是告之后辈,要知忠孝礼仪,要记住先祖,千万不要像台湾的陈水扁之流数典忘祖。我记得2001年5
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西视察时,曾到江西的娄源县江湾村寻根问祖,因为江泽民同志的曾祖父江振食是从江湾村走出的。此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父母辞世时隔较久了,又是清明上坟时,我们没有了唐代诗人杜牧所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伤感、悲情和泪痕,倒是有宋代诗人吴惟
信所写的“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感觉。    又是清明上坟时,我们迎来的亲情相聚的快乐和人们探春、游春的热闹,享
受的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幸福和欢笑。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uhougan2000zi/201212/78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