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来源: 读后感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范文

  温总理推荐过两本书《沉思录》、《道德情操论》,《道德情操论》 的作者亚当斯密同时也是大名鼎鼎的《国富论》的作者,他的《国富论》对现代社会影响深远。然而,《道德情操论》是他的另一本堪比《国富论》的伟大作品。《道德情操论》写道:“如果有人以慈悲的心肠回应着他人的点滴感受,为他们的不幸而伤心,为他们的遭遇而不平,为他们的好运而欣喜,他在我们眼中会是一个多么和蔼可亲的人呀!”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事实上,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温总理在复学后的北川中学说“多难兴邦”,有理由相信,我们中国不会倒下,会挺得更直,我们的社会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

  2005年3月,总理曾荐书企业家,他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各位都很熟悉,他所著的《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道德情操论》中曾说:“完美无瑕的人性,就是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是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感情上的沟通与和谐,才能产生得体适度的行为。”

  在阅读此书后我获益良多。wWW.330011.COM《道德情操论》文字普通,行文却清新浅近,幽默风趣!在书中,他常对人的品行“评头论足”,让你不自觉地“对号入座”,检视自己及他人的内心,找出沉在心底的光明与黑暗来!省视之余,不得不对两百多年前的这部巨著肃然起敬,对这位哲学巨匠佩服得五体投地!更重要的是,懂得了人的情感,懂得人活在世上应具备的美德,应肩负的责任,应施的善行…… 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事好书。

  看到了本书的“译者序”,发现这本书的前身是斯密在担任道德哲学教授时的教学讲义,让我更加信服,如果我们全都以之为准绳对待我们的同类,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非常美 ,我想这可能也是温总理推荐此书的原因吧。

  回想起2008年的5月,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时,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总理,就是有着《道德情操论》中所说“完美无瑕的人性”的总理,“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总理,有着“公正无私和慈善博爱的情怀”的总理。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天16点40分,温家宝坐专机飞往四川灾区。总理到了成都机场…总理在都江堰…总理在临时搭成的棚子里指挥救灾…总理在去德阳的路上…总理正前往绵阳……在地震发生后的分分秒秒里,全国人民都密切关注总理的行程,因为总理已经成了灾区人民希望的象征。在飞机上、在指挥棚里、在抢救现场,温总理反复强调一个工作中心,那就是“救人”。强震来袭,大地重创,痛在人心。面对遍地尸骸,面对悲痛哭泣的百姓,面对顿失双亲的孤儿,温总理老泪纵横,但是他仍然坚毅,冒着余震的危险,不停地在地震灾区一线奔波。人们在电视里、网络上看到他紧锁的眉头、微颤的唇角、花白的鬓角,听到他已经沙哑的嗓音,无数网民在用手指敲击着对总理的心疼。“温总理,您休息一下吧!”“总理您多保重!”一位网友从现场发来消息说“总理摔倒了”,“总理的手臂擦破了”,网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了,立时无数跟帖追问总理情况。有人说在现场看到总理吃的馒头和榨菜,哭了。有人发现,总理几天的奔波,头发又白了不少。人们发自肺腑地说“我们为有您这样的好总理而骄傲!”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不只是总理“和蔼可亲”,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看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上百亿的捐款,我们看到无偿献血的队伍堵塞了交通,我们看到无数军人冒着生命危险在灾区抢救受困的群众。是的,我们经受了特大的灾难,但是我们看到了我们民族团结的力量,看到我们民族大爱的力量,看到我们这个民族的坚强脊梁。还有,我们看到,国外的媒体惊讶我们的军队救险居然不带武器,在灾区居然没有发生骚乱,这在西方的高度民主的国家来说也是奇迹!这是因为中国“国家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温总理推荐的《道德情操论》是值得我们阅读一生的好书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时刻体会人性的美好和生活的理智。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范文

  道德情操论读书笔记范文

  相较亚当·斯密的另一部著作《国富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道德情操论》一直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本著作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国富论》中,作者亚当·斯密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道德情操论》中他指出,人是高级的“社会人”,对物的追求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实现自己想要的感觉”,人是复杂的,不仅有私欲,也有情操。

  经济学家邹恒甫说:“其实亚当·斯密一生中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他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去世前曾经想把《国富论》这本书烧掉,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

  我们的国家正处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时期,许多人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逐渐迷失了自己,在追求财富、满足私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而一个社会如果人人都只追求个人利益将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道德情操论》于我们而言就像一面明镜,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到自己,去明白我们内心真正的渴望,去了解我们心中实质的追求。不被欲望蒙蔽,在纷乱浊世中拥有一双慧眼,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对于现时代的每个人,特别是我们从事国家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工作者都是及其重要的。

  一、洁身自好,人间正道

  《道德情操论》深入分析了我们追求财富、避免贫穷的主要动力:赢得赞许的、羡慕的目光。但其同时指出,真正吸引我们的不是快乐或舒适的心情,而是虚荣。我们想象中的舒适安逸美好的生活状态,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幸福和完美的抽象的想象。正是这种状态存在于我们的空想和幻想中,被概论成了一切欲望的终极目标。

  亚当·斯密认为:“人之所以一心向上爬,就是为了想得到他人的尊敬和钦佩,想得到这些只能用两种方法:一是升官发财;二是洁身自好。不同的道路又导致了不同的心理状态:一种是野心勃勃,贪得无厌;一种是谦虚公正。前者虽然带着光环,却华而不实;谦虚谨慎的人显得虽然很得体,但除了那些慧眼人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大多数人总是目光短浅地注视前者的财富和地位。后者虽然低调,但却是真正德才兼备的人,是社会的栋梁。我们若要效仿,也应该选择后者,不应该选择前者。”[1]

  洁身自好是极好的美德,而对于我们司法工作者,这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必须遵从的规范。王安石说:“吏不良,则有法而莫守;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做到寡欲、心平,否则,推行法制就没有保障。只有清廉,才不会因情害法、因私枉法,才不会放纵罪犯、冤枉无辜。读了《道德情操论》,明白了贪官污吏的本末倒置,他们被虚荣之心、被舒适安逸的生活状态迷了眼,而这一切,只是来源于他们对幸福和完美的抽象的想象,他们原是希冀借此获得他人的尊敬和钦佩,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但却不幸本末倒置,被欲望指引,被物质蒙蔽,最终忘却了自己追求财与权的出发点。

  二、公平正义,天然职责

  “友谊、仁慈、大度,这些美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听任我们自己的选择;但在遵守正义时,我们感到自己按照正义行事,会比按照友谊、仁慈或者慷慨行事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

  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同时,他认为正义这种美德不同于仁慈等其他的美德,它是用压力强迫人们在遵守,对它的遵守并不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意愿,谁违背它就会招致愤恨,从而受到惩罚。

  按照正义行事之所以会受到更为严格的约束,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有那种害怕违反正义和恶有恶报的心理,正义是人的天性使然,其引导我们去产生一些开明的理性,而社会也只能在遵守正义法则的前提下才能存在。

  根据以上对于正义产生的根源的分析,亚当·斯密在18世纪就提出:当权者可以强制那些在他管辖之下的人,彼此按照一定程度的礼仪行事。这种强制普遍为人所赞同。市政官员可以制定法规,这些法规不仅禁止公众之间相互伤害,而且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行善。而立法者的全部责任,或许是要抱着极其审慎和谨慎的态度,合宜而公正地履行法规。”[2]

  时光荏苒,真理却亘古不变。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因此,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抱着极其审慎和谨慎的态度,合宜而公正地履行法规”,这对于现时代的司法者仍然是不变的责任。遵循公正的原则,不仅是我们的天性使然,更是我们天然的职业要求,需要我们时时明确于心,刻刻不怠追求。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作文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作文

  在我还在大学时候就拜读过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后来知道这位经济学大师还有这样一部关于“人”的著作,就带着一种好奇的态度读了这本书,看看以经济学家的眼光来分析人性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震撼。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道德情操论》,共修订过六次。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此书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在当前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社会地位变化不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企业改革改制成败、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强权、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公平、正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但是,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30多年前的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亚当斯密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观察、思考写成了《道德情操论》。可以说这是他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道德情操论》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努力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是至关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却深刻地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这一席话,对于处在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来说,的确有十分重要的思考与借鉴意义。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做了简明扼要的理论阐述: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其次,他在第二卷中,曾经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即: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他在第三卷中,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在第四卷中,阐释了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重点论述了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是阐释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他说: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七卷是关于论道德哲学体系。读完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们医保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温家宝总理曾提倡大家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并且还说可以从书中获取精神营养。这就告诉我们,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有值得大家学习、思考、借鉴的作用,有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某种明朗的启迪,有能让我们在当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212/7553.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