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范文 >> 正文

家长《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范文 

  家长《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500字

  作为一名刚踏入学校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言传身教,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孩子能否成人成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每天只顾接送,遇事往往只问结果,不问青红皂白,相信棍棒底下出好子的古训;孩子的成绩等没有达到家长的要求,而对孩子进行指责等。须不知孩子也有思维和想法,我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管他只是个孩子。

  其次,要学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才踏进学校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是培养他们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引导他们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于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地给予育分的肯定。

  为孩子读书创造条件,优化环境。外界环境条件是孩子读好书的外因,父母的素质、住房条件、家庭生活习惯、住地环境的氛围等诸多方面均是影响孩子读书的因素,父母应到起到表率作用,多读书多看报,不断更新和增长知识,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生活习惯要注意,孩子看书,家长应给孩子创造一个小天地,使孩子感受到读书是种享受。

  感谢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通过参加活动,可谓受益颇多,感受非浅。深刻的体会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可谓重中之重的关键所在。wWW.330011.cOM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

  做最好的家长读后感3000字

  “做最好的家长”,这是普天下每个家长的心愿。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也不例外。虽说从教多年,自认为很了解孩子的心理,可毕竟当老师与当家长是有差别的,生活中遇到的许多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也令我一筹莫展。

  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家长呢?跟随李镇西老师走进他“最好的家长”世界,让我豁然开朗,从中也体会到作为一位优秀的父亲把一位普通的孩子培养成材那是一条不平坦的路。通读下来,书中的每一件事例都在向我们阐释着:对待孩子的错误,宽容的心态比斥责更重要;孩子考试失败,呵护孩子的学习信心比批评更重要;关注孩子的分数,不如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更重要;面对学习压力,让孩子感受求知的快乐更重要;面对物欲浮躁,培养孩子的书香气更重要。对孩子的缺点,有时需要轻描淡写。面对孩子的优点,需要用放大镜来观照。要鼓励孩子勇敢地抛头露面,让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的人最快乐,善良的人最美丽。读罢此书,心中有万分感慨,写出几点体会,和大家共勉:

  一、做终身教育者

  本书中,李教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身份既是家长,又是教师,而我体会最深的,绝大多数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便万事大吉,教育孩子的事便完全推给了老师,还美其名曰交给老师我们放心,只要是为了孩子好,要打要骂随便,决不袒护,绝对支持。在座的同仁,想想自己从孩子入学起是不是也加入了这些家长的行列中,而自己却浑然不觉呢?读此书后愧疚自己是在推卸责任。孩子不是接力棒,而是一块尚需雕琢的石头,需要家长的辛勤劳动,需要老师的支点、挖掘,才能成就一件惊世作品。

  家长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长要养育孩子,不仅养孩子,而且还要育孩子。不仅管衣食住行,而且管怎样成长。养育从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了,我们就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老师,我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怎样穿衣,怎样与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的事,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表示痛苦和愤怒……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知不觉中担任着教育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走下去,一起成长。我曾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男孩捡起妈妈扔在地上的香蕉皮,喊到:“妈妈,你不是告诉我把果皮扔到垃圾箱里吗?你怎么扔到地上了?”;在拥挤的公汽上,孩子把母亲费劲挤来的座位让给老奶奶,却迎来母亲异样和责怪的目光……不知道此时此刻你的想法是什么,但我曾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这样做,一定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这才对得起教育者这个称呼。

  二、民主的家庭教育  民主的家庭教育意味着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需要这种尊重,同时更需要保护孩子的个性。从人才学的角度讲,越有个性的人,将来越具有创造性。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应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这里的“精神空间”主要指孩子的“秘密”甚至“隐私”。孩子在进中学后不愿意让父母翻书包、看日记、拆信件,总是想有自己的空间,此时家长更想迫切地了解孩子,害怕他们有什么秘密或者早恋等问题,其实孩子们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秘密”,只不过是出自人的精神本能想独享一份“心灵自由”罢了。家长们应该为孩子的长大高兴才是,而不能以粗暴的方式去践踏孩子的“神圣领地”。如果家长尊重孩子的心灵世界,这种尊重是发自内心的而非故作姿态,孩子也许会把你当作朋友并向你敞开心扉。

  尊重子女的心灵世界,还应宽容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越长越大,脾气却越来越犟,“逆反心理”使许多家长产生了苦恼。当父母和孩子闹矛盾时,家长往往都用“对着干”“不听话”“蛮不讲理 ”“顶撞”来形容。我的孩子才小学六年级,有的时候你说了一句,没等说第二句,她马上不耐烦地说:“停!”或者“知道了,不用你说了”。面对孩子的“逆反”这怎么办?李老师的做法是“冷处理”,尽量避免和孩子正面冲突。大家心平气和之后,再坐在一起沟通。如果是孩子错了,他必然会向我们道歉,但是如果是家长错了,也得向孩子道歉,有的家长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其实勇于承认错误,特别是勇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其意义已不仅仅是避免对孩子的伤害和正确维护家长的威信,更在于率先垂范地对孩子进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教育。人格是无声的教育,家教尤其如此。

  比如一个周三的下午,孩子早放学回家,因为把钥匙落在学校,而一直站在外边。等我回到家时,她已经在外边站了将近一个小时,当时我就大声吵嚷到:“你为什么在外站着,不去单位找我,你不知道外边冷,时间宝贵吗?”孩子毫无表情,只是低声到:“我也不知道你在那儿呀?”……接下来是我的振振有词,讲了一堆大道理,人家没理你,我气着说:“你在外边反省吧!”随后关上了门。等到晚上,检查作业时我发现了她以“一件委屈的事”为题写的一篇文章,看过之后我也反省了一夜。经过一天一夜的思考,第二天晚上下学后,我们俩坐在一块谈起这件事,通过交流解开了我们之间的误会,我为不应该不问是非就乱发火而向她承认错误,她也说自己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有事一定给家长打电话或到单位找家长;通过交流也增进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此时的我才偷偷地长舒了一口气,真的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应该和孩子经常交流谈心,共同进步。

  民主的家庭教育意味着以平等培养平等,家长对孩子的平等态度源于当父母的一颗童心,即使我们不再年轻,也应该学会并善于拥有一颗童心,也应该多和孩子在一起学习、游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配合动作,都会让孩子们高兴至极。就拿今年的五月节来说吧,在南湖一角,一个彩绘摊床吸引了我们,我们俩也好奇地选择了一个女娃笔筒制作起来,着色时我们俩有时为了上什么颜色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也会心有灵犀,一拍即合,忙碌中我们乐不思蜀,幸福无限,更让我感到了母女共同合作的快乐!这件事给我很大触动,检讨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合格。所以每当空闲时我就陪她下下五子棋,或者去散步购物,从而收获更多幸福和快乐!

  三、树立自信心

  考试是我们每个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李老师一直都对女儿怀着一颗平常的心。在女儿取得好成绩时,李老师不是像我们众多家长那样对孩子说:“不要骄傲,希望下次考出更好的成绩!”而是对女儿说:“爸爸允许你下次考试失败。”李老师从内心不把女儿当天才,这并不是李老师不看重孩子的学习。他总会在女儿取得进步时给予鼓励,还注意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培养,教育女儿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只跟优秀的同学比,要和自己比。就算做一个普通的人,也应该是许许多多普通人中最好的一个。

  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也摆脱不了世俗的压力,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类拔萃,孩子考了好成绩,就喜不自禁,考砸了心情不知不觉就降到了冰点。虽然知道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是不对的,但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会莫名其妙地向孩子发火。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种心态会无形之中给孩子造成压力,严重的还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学习李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平常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把它们看成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次历练,不要怕一次次失败,只要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帮孩子找回自信心,只要孩子拥有了自信,便有了前进的动力,就等于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四、养成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要想成才,最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就给了孩子一个幸福的人生。我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行为与习惯,决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也包括做人的行为和习惯。

  在学习上,李老师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用“粗心”来原谅自己》、《不要忽视学习计划》、《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善于归纳整理学习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正是这些好习惯的养成,让他的孩子学习上独立,成绩逐步提高,最终收获成功。

  对于女儿的学习,我也制订了计划,先让孩子树立时间紧迫的观念,明确任务,规定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对于在平时做错的题,准备一个错题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把做错的题抄在错题本,在空闲时间拿出来,做以练习,巩固知识,以便在以后学习中再犯同样的错误。

  要想熏陶孩子的书卷气,就必须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对于女儿的读书引导,李老师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第一,营造家庭的书香气,用书香气熏陶孩子的书卷气。第二,和孩子一起读书,并尽可能让孩子在玩儿的气氛中接触好书。第三,自然而然地让孩子多背一些古典诗文。

  对于我的女儿,阅读习惯刚刚养成,对于一些名著和生活启迪篇还较感兴趣,就如《窗边的小豆豆》、《童年》、《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烫》、《意林》、《笑猫日记》系列等已经成了她的朋友,在以后的时间中我会和她一起读书,一起比赛,一起走进名人名著名篇,让她真正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获得最大的快乐!

  对于生活习惯,李老师的孩子很小就洗碗,一直坚持到了高中毕业,连高考那几天晚饭后的碗也是她洗的。现在周末回家,也是洗全家人饭碗。我的孩子虽然平时能帮助我们做饭、盛饭、洗碗,收拾房间,打扫地面,但是没有养成习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督促孩子坚持做下来,就像李老师那样,让孩子习惯成自然。真心地期待着所有的孩子从小都能养成好习惯,习惯成自然,有一个好的人生之路,成人成长。

  五、让孩子拥有快乐

  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快乐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快乐”二字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不那么简单。以大人的看法,稚气单纯,无忧无虑的孩子应该是“快乐的”。但成人的想法和孩子的感受往往并不一致,甚至会有冲突,他们眼觉心受是和成人不一样的。作为家长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心灵,并适当引导。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氛围,尊重他们的心灵世界,以一种平等态度和他沟通对话。要知道只有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也只有他们自己体验到的欢乐才会给予他们真正的动力。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也应该做一个“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的家长。

  六、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用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相比,看是否有进步。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太苛求,遗传、环境等很多外因和内因注定了孩子成长的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你在同领域,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长此下去,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李老师曾经在家长会上批评过一些家长的错误观念: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永远不会满意,这是因为在内心深处,这些家长总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天才,而没有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普通人。既然是天才,那每次考试都应该是满分的,所以家长永远对孩子表示失望。而这种失望,对孩子的自信心来说,无疑是最具有杀伤力的。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的确,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问题不在于你是什么,而在于你要成为最好的——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你也许不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是最充实的;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

  再次回顾哲人那段话,大道固然引人注目,但小路也自有小路的风味;太阳虽然被人高歌,受人关注,但哪一颗星星不是“太阳”?只不过它距离我们太遥远罢了,而实际上,它或许比太阳更大,更亮。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位置。我们不必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做一个真实的、最好的你就可以了,不是吗?

  总之,读完李教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想用李教授的话和大家共勉:“与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化身博士家长读后感

  儿子最近读了一本小说《化身博士》。我很诧异,因为他很少看小说。这便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次,我读了儿子写的读后感,并且也读了一下这本小说,做了如下的一些点评:

  虽然,整篇小说并没有读完,但看了儿子写的读后感之后,我越发的明白这本小说不仅仅是娱乐,其中也不乏一些对人生的感悟。“人的一生是在逃避中度过的”。虽然我对之句话的理解并不透彻,但也有些类似的经历,人的两面性的可怕,也从中体现了出来。

  总之,读了这本书总还是有些益处的。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hq/201302/10301.html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