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推荐: 读后感1500字 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3000字
您现在的位置: 读后感大全 >> 读后感500字 >> 正文

哈佛家训读后感

  来源: 读后感500字 

  哈佛家训读后感500字

  今天,我读了美国贝纳德写的《哈佛家训》。《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可以从一个故事来举例:从前有一个班级,班级里的所有人都是老师头疼的对象,老师对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对自己也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教这个班。有一天,一位女老师来任教,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让你们做个选择。”“有三个人,一个笃信巫师,嗜酒如命,一个少年时进过禁毒所,有很多情妇,一个生前没干坏事,只喝一店酒,你们愿意当哪一个人?”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人,因为他们知道前两个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们的想法啊符合正常人的,可他们都错了,前两个人是美国2任总统林肯和美国二战总司令罗福斯,而第三个是滥杀几千条无辜的生命的希特勒。

  20年后,那些学生都有了工作,有些还当了老板。当别人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翻改变时,他们回答:“当我们认为自己没希望是,老师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犯错没什么只要后来改正就行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的被这本书所感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他也是一个人生的转折,里面的道理能让一个人从到处捣蛋变成一个生活富裕的人。正如开头所说的:《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它让孩子们走出迷途,走出黑暗,拯救他们。wWW.330011.cOM


哈佛家训读后感作文

  哈佛家训读后感作文500字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书架上有近80多本,我没事的时候就看上一会儿书,就连上厕所的时候也拿上几本书。最近,我又读了本名叫《哈佛家训II》的书。

  《哈佛家训II》是一部经典之作,分好多个篇章,有感恩篇、习惯篇、童真篇等等。每一个篇章里面都有一个个小故事。别看是小故事,但却讲述了一个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而且每篇故事后面都有一句精辟的话语来点明寓意。十分耐人寻味,无不令我深思。因此,我十分的喜欢读这本书。

  接下来,让我来挑一篇比较好的文章,介绍给大家:这篇故事的名字叫红草莓:有一个懂事的孩子叫伯杰。每到周末,他都会到远处的森林去捡柴。这天,他捡到许多柴,太阳十分毒辣,于是他走到小溪边的一棵大树下准备休息一会儿。突然,他发现大树下面有许许多多的红草莓,于是他克服了贪吃的天性,把这些草莓留给了忍受疾病折磨的妈妈。当妈妈为他的这个做法露出高兴的笑容时,伯杰比自己吃了草莓还高兴。

  这么小的孩子就努力战胜自己的天性,知道把好东西让给妈妈吃,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好的品行可以给人力量和快乐。正如伯杰在孝敬母亲时,自己也无比的幸福。只有那些可以从美得中体会到乐趣的人,才愿意展现和传递美德。这就是我读这个故事的感悟。


天才在于勤奋——读《哈佛天才》有感

  天才在于勤奋——读《哈佛天才》有感

  在我的书橱中,有许多书,其中一本名叫《哈佛天才》,我十分喜欢读这本书,使我受益最深的是书中《天才在于勤奋》这篇文章。

  其中的内容主要讲了要成功必须付出努力,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终生努力,便成天才。”

  此话出自俄国伟大的科学家门捷列夫之口。它对天才作了正确的判断,说明了天才与勤奋之间的密切关系,至今还被人作为座右铭。难道人一生下来就是天才吗?不,不是的。蒲丰说过:“天才就是毅力。”;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叔本华说:“天才就是忘我。”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当人们夸赞他是“天才”时,他却说:“那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这就说明他已吃了苦,用了功,否则,他是不会得那么大的成就的。

  那么,难道他们小时侯的成绩很好吗?不,牛顿小时也被老师和同学称为“笨蛋”,他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第一,15岁时,他的母亲曾为他的成绩不佳而绝望,一度准备让他退学去从事农业。

  由此可见,这些天才们在校的成绩并不好,那原因在哪儿呢?我还是用爱迪生的一句至理名言来告诉你吧!天才是由百分之九十九的的努力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

  我觉得天才,最重要的还是“勤奋”两字,难道这些伟人的伟大成就是轻而易举得来的?不,正是他们的勤奋使他们成为了让后代所敬仰的伟人!

  所以,我们现在就要从小抓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之后为国家添砖加瓦,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From:https://www.330011.com/Article/duhougan500zi/201212/4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 © 2012-2023 读后感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